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和电极改性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3页
1 绪论第13-34页
    1.1 引言第13-15页
    1.2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第15页
    1.3 全钒液流电池第15-20页
        1.3.1 钒及钒化合物性质第15-16页
        1.3.2 全钒液流电池工作原理第16-17页
        1.3.3 全钒液流电池结构及其特点第17-19页
        1.3.4 全钒液流电池应用第19-20页
    1.4 全钒液流电池研究和发展进程第20-24页
        1.4.1 国外研究进展第20-22页
        1.4.2 国内研究进展第22-24页
    1.5 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研究进展第24-28页
        1.5.1 电解液制备第24-25页
        1.5.2 电解液的分析方法第25-26页
        1.5.3 电解液的优化方法第26-28页
    1.6 电极的分类和研究进展第28-31页
        1.6.1 金属类电极第29页
        1.6.2 碳类电极第29-31页
    1.7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31-34页
        1.7.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31-32页
        1.7.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32-34页
2 In~(3+)对钒电池正极电解液的影响第34-49页
    2.1 引言第34页
    2.2 实验部分第34-38页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4-35页
        2.2.2 电解液的制备第35页
        2.2.3 钒离子浓度滴定分析第35-36页
        2.2.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36页
        2.2.5 循环伏安测试第36页
        2.2.6 线性扫描测试第36-37页
        2.2.7 充放电测试第37页
        2.2.8 V(V)电解液热稳定性测试第37-3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8-47页
        2.3.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第38-39页
        2.3.2 循环伏安测试第39-44页
        2.3.3 稳态极化曲线分析第44-45页
        2.3.4 充放电测试分析第45-47页
        2.3.5 热稳定性分析第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3 含-NH_2、-SO_3H有机添加剂对正极电解液的影响第49-69页
    3.1 引言第49-50页
    3.2 实验部分第50-52页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0-51页
        3.2.2 Ⅴ(Ⅴ)的热稳定性测试第51页
        3.2.3 粘度测试第51页
        3.2.4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第51-52页
        3.2.5 循环伏安测试第52页
        3.2.6 极化曲线测试第52页
        3.2.7 充放电测试第52页
        3.2.8 XPS测试第5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2-66页
        3.3.1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第52-53页
        3.3.2 五价钒电解液的热稳定性第53-54页
        3.3.3 电解液的粘度第54-55页
        3.3.4 电解液循环伏安特性第55-57页
        3.3.5 液相传质步骤动力学第57-60页
        3.3.6 电子转移步骤动力学第60-63页
        3.3.7 充放电性能测试第63-65页
        3.3.8 XPS测试第65-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9页
4 氨基磺酸体系中VO~(2+)/VO_2~+电对的研究第69-93页
    4.1 引言第69-70页
    4.2 实验部分第70-73页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70页
        4.2.2 钒电解液的制备第70-71页
        4.2.3 紫外可见光光谱测试第71页
        4.2.4 电解液粘度测试第71页
        4.2.5 电解液电导率测试第71-72页
        4.2.6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72-7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3-91页
        4.3.1 电解液制备方法电化学活性比较第73-74页
        4.3.2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第74-75页
        4.3.3 VO~(2+)/VO_2~+电极反应研究第75-81页
        4.3.4 交流阻抗测试分析第81-84页
        4.3.5 电极反应过程影响因素研究第84-86页
        4.3.6 添加剂NH_4~+对电解液性能的影响第86-89页
        4.3.7 充放电测试分析第89-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3页
5 掺氮石墨毡电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93-112页
    5.1 引言第93-94页
    5.2 实验部分第94-97页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94-95页
        5.2.2 掺氮石墨毡的制备第95页
        5.2.3 电解液的制备第95页
        5.2.4 机械性能测试第95页
        5.2.5 电解液在电极润湿性能测试第95-96页
        5.2.6 形貌和组成表征第96页
        5.2.7 循环伏安测试第96页
        5.2.8 稳态极化曲线测试第96-97页
        5.2.9 充放电测试第9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7-109页
        5.3.1 机械性能测试分析第97-98页
        5.3.2 扫描电镜测试分析第98-99页
        5.3.3 红外检测分析第99页
        5.3.4 电极润湿性能测试分析第99-100页
        5.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100-102页
        5.3.6 循环伏安测试分析第102-104页
        5.3.7 稳态极化曲线分析第104-106页
        5.3.8 充放电测试第106-109页
    5.4 本章小结第109-11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12-115页
    6.1 主要结论第112-114页
    6.2 展望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磷铁矿反浮选降磷捕收剂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遗传分析方法的GPU并行计算与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