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荷载与结构承载力论文

巨型冷却塔群的风效应及其风洞试验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3页
    1.1 冷却塔简介第13-18页
        1.1.1 冷却塔及工作原理介绍第13-15页
        1.1.2 冷却塔发展历史第15-16页
        1.1.3 冷却塔风毁事故回顾第16-18页
    1.2 冷却塔风荷载研究现状第18-27页
        1.2.1 中、外冷却塔设计规范比较第19-21页
        1.2.2 冷却塔外表面风荷载研究现状第21-23页
        1.2.3 冷却塔内表面风荷载研究现状第23-24页
        1.2.4 冷却塔风致干扰效应研究现状第24-26页
        1.2.5 冷却塔等效静力风荷载研究第26-27页
    1.3 我国冷却塔抗风研究的关键问题第27-30页
        1.3.1 超大型冷却塔外表面风荷载第27-28页
        1.3.2 超大型冷却塔内表面风荷载第28页
        1.3.3 超大型冷却塔风振响应特性第28-29页
        1.3.4 超大型冷却塔风致干扰效应第29-30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0-33页
第2章 风洞试验及数据处理方法第33-51页
    2.1 工程背景第33-34页
    2.2 测试系统与风场调试第34-36页
        2.2.1 风洞设备第34-35页
        2.2.2 测量系统第35页
        2.2.3 风场模拟第35-36页
    2.3 试验模型与测点布置第36-39页
        2.3.1 刚性测压模型第36-38页
        2.3.2 气动弹性模型设计方法比较第38-39页
    2.4 参数定义第39-41页
    2.5 风压数据处理技术第41-49页
        2.5.1 测压管路频响修正第41-47页
        2.5.2 风压重构与预测的POD法第47-49页
    2.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单塔内表面风压特性研究第51-67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刚性模型内表面测压风洞试验第51-61页
        3.2.1 试验工况第51-52页
        3.2.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2-61页
    3.3 内表面风荷载数值模拟第61-65页
        3.3.1 模型空塔数值模拟第61-63页
        3.3.2 运行实塔数值模拟第63-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4章 粗糙度对冷却塔风压分布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分析第67-87页
    4.1 引言第67-68页
    4.2 圆柱绕流综述第68-71页
        4.2.1 圆柱绕流特性第68-69页
        4.2.2 光滑圆柱绕流雷诺数效应第69-70页
        4.2.3 雷诺数效应补偿第70-71页
    4.3 冷却塔粗糙度研究现状第71-72页
    4.4 试验概况与参数定义第72-74页
        4.4.1 模拟工况第72页
        4.4.2 粗糙度系数定义第72-73页
        4.4.3 风压分布曲线特征值定义第73-74页
    4.5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4-82页
        4.5.1 光塔试验结果第74-75页
        4.5.2 雷诺数效应模拟实践第75-76页
        4.5.3 粗糙条参数对风压分布影响分析第76-78页
        4.5.4 风压曲线特征值与粗糙度系数的关系第78-82页
    4.6 本文方法的验证第82-83页
        4.6.1 原型冷却塔风压近似计算第82-83页
        4.6.2 模型冷却塔雷诺数模拟第83页
    4.7 粗糙度对风压影响的机理分析第83-85页
        4.7.1 边界层分离第83-84页
        4.7.2 边界层转捩第84-85页
        4.7.3 粗糙度影响机理第85页
    4.8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5章 单塔风荷载特性分析及其设计取值研究第87-120页
    5.1 引言第87-88页
    5.2 外表面风荷载特性分析及其设计取值第88-106页
        5.2.1 雷诺数效应模拟第88页
        5.2.2 风压系数分布特性第88-90页
        5.2.3 功率谱分析第90-92页
        5.2.4 相关性分析第92-95页
        5.2.5 设计取值及机理分析第95-106页
    5.3 内表面风荷载特性分析及其设计取值第106-117页
        5.3.1 风压系数分布特性第106-107页
        5.3.2 功率谱分析第107-110页
        5.3.3 相关性分析第110-113页
        5.3.4 设计取值及机理分析第113-117页
    5.4 本章小结第117-120页
第6章 基于气动弹性壳体模型的单塔风振响应特性分析第120-144页
    6.1 引言第120页
    6.2 冷却塔气动弹性连续壳体模型设计与制作第120-128页
        6.2.1 气动弹性连续壳体模型相似关系推导第120-122页
        6.2.2 气动弹性连续壳体模型相似关系验证第122页
        6.2.3 气动弹性连续壳体模型制作第122-124页
        6.2.4 模型动力特性检验第124-128页
    6.3 试验概况第128-132页
    6.4 单塔风振响应特性分析第132-142页
        6.4.1 试验结果验证第132页
        6.4.2 平均位移响应特性第132-133页
        6.4.3 脉动位移响应特性第133-138页
        6.4.4 位移风振系数第138-140页
        6.4.5 粗糙度对风致位移响应的影响第140-142页
    6.5 本章小结第142-144页
第7章 两相邻超大型冷却塔风致干扰效应研究第144-171页
    7.1 引言第144-145页
    7.2 试验概况第145-146页
    7.3 基于刚性模型的干扰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46-158页
        7.3.1 子午线曲率对合力系数的影响第146-147页
        7.3.2 干扰对体型系数分布的影响第147-151页
        7.3.3 风荷载干扰因子第151-157页
        7.3.4 粗糙度对风荷载干扰因子的影响第157-158页
    7.4 基于气弹模型的干扰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58-168页
        7.4.1 干扰效应对平均位移的影响第158-161页
        7.4.2 干扰效应对脉动位移的影响第161-165页
        7.4.3 干扰效应对风振系数的影响第165-166页
        7.4.4 位移响应干扰因子第166-167页
        7.4.5 粗糙度对位移响应干扰的影响第167-168页
    7.5 荷载与位移响应干扰因子的比较第168-169页
    7.6 本章小结第169-171页
结论与展望第171-175页
参考文献第175-185页
致谢第185-18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机制与模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性能的高拱坝地震易损性分析与抗震安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