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防目标 | 第9-10页 |
1.3 非结构构件的分类、震害、特性及破坏模式 | 第10-15页 |
1.3.1 非结构构件的分类 | 第10-11页 |
1.3.2 非结构构件的特性 | 第11-12页 |
1.3.3 非结构构件的震害、破坏机理及破坏模式 | 第12-15页 |
1.4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 | 第15-16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发展与现状 | 第17-30页 |
2.1 非结构构件抗震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2.1.1 国内研究的发展动态 | 第17-18页 |
2.1.2 国外研究的发展动态 | 第18-19页 |
2.2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规定 | 第19-25页 |
2.2.1 国内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定 | 第20-22页 |
2.2.2 美国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定 | 第22-24页 |
2.2.3 其他国家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定 | 第24页 |
2.2.4 各国等效侧力法计算公式的对比 | 第24-25页 |
2.3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计算研究方法 | 第25-30页 |
2.3.1 等效侧力法 | 第25-26页 |
2.3.2 楼面反应谱法 | 第26-28页 |
2.3.3 试验研究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楼面反应谱的建立 | 第30-47页 |
3.1 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30-42页 |
3.1.1 ANSYS 软件 | 第30-31页 |
3.1.2 建立模型 | 第31页 |
3.1.3 地震波的选用 | 第31-33页 |
3.1.4 楼层加速度反应时程分析结果 | 第33-42页 |
3.2 建立楼面反应谱 | 第42-46页 |
3.2.1 楼面反应谱的概念 | 第42页 |
3.2.2 建立楼面反应谱的方法 | 第42-43页 |
3.2.3 楼面反应谱的计算 | 第43-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数值模拟 | 第47-60页 |
4.1 吊顶 | 第47-53页 |
4.1.1 假设条件 | 第47页 |
4.1.2 ANSYS 软件模拟吊顶的地震反应 | 第47-49页 |
4.1.3 45 悬线 | 第49-53页 |
4.2 浮放式设备 | 第53-60页 |
4.2.1 假设条件 | 第53-54页 |
4.2.2 计算简图及运动方程 | 第54-55页 |
4.2.3 模型建立及分析结果 | 第55-58页 |
4.2.4 结论 | 第58-60页 |
第五章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构造措施 | 第60-70页 |
5.1 建筑非结构构件抗震构造措施 | 第61-66页 |
5.1.1 非承重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 | 第61-64页 |
5.1.2 吊顶的抗震构造措施 | 第64-65页 |
5.1.3 附属构件及大型储物架的抗震构造措施 | 第65-66页 |
5.2 管道的抗震构造措施 | 第66页 |
5.3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抗震构造措施 | 第66-70页 |
5.3.1 电梯的抗震构造措施 | 第67-68页 |
5.3.2 安装在非结构构件上的设备的抗震构造措施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页 |
6.2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