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粘接、胶接论文

压印接头强度计算方及连接件结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压印连接技术基本原理第12-16页
        1.2.1 连接工艺过程及原理第12-13页
        1.2.2 连接点几何形状第13-14页
        1.2.3 压印连接技术优势第14-15页
        1.2.4 接头截而参数及失效形式第15-16页
    1.3 压印连接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压印连接及接头强度试验方法第21-31页
    2.1 金属变形理论第21-23页
        2.1.1 金属冲压成形基本理论第21-22页
        2.1.2 金属冲裁变形基本理论第22-23页
    2.2 压印连接设备和模具第23-25页
        2.2.1 连接设备及工艺过程第23页
        2.2.2 连接模具第23-25页
    2.3 试验材料第25-26页
    2.4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第26-30页
        2.4.1 压印连接试验和试件制备第26-27页
        2.4.2 拉剪试验及结果第27-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压印接头强度的数值模型第31-39页
    3.1 压印连接和拉剪试验第31-33页
        3.1.1 压印连接试验及结果第31-32页
        3.1.2 拉剪试验及结果第32-33页
    3.2 模型建立过程第33-36页
        3.2.1 提取截面关键点坐标第33页
        3.2.2 ANSYS中建立几何模型第33-34页
        3.2.3 定义单元类型和材料属性第34-35页
        3.2.4 划分网格和定义接触第35-36页
        3.2.5 加载和求解第36页
    3.3 数值模拟结果第36-38页
        3.3.1 拉剪过程第36-37页
        3.3.2 载荷-位移曲线第37-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压印接头强度解析模型与模具优化设计第39-53页
    4.1 压印接头失效形式第39-40页
        4.1.1 颈部断裂失效第39-40页
        4.1.2 上下板拉脱失效第40页
    4.2 颈部断裂失效的接头强度解析方法第40-41页
    4.3 上下板拉脱失效的接头强度解析方法第41-45页
        4.3.1 变形力计算方法-主应力法第41-42页
        4.3.2 管材拉拔拉伸力的计算第42-43页
        4.3.3 上下板拉脱失效的强度求解第43-44页
        4.3.4 接头强度和失效形式的选择程序第44-45页
    4.4 接头强度求解模型的试验验证第45-48页
        4.4.1 试验设置第45-46页
        4.4.2 接头强度预测结果和试验结果第46-48页
    4.5 基于反求方法的模具设计程序第48-50页
        4.5.1 模具参数第49-50页
        4.5.2 压印模具设计程序第50页
    4.6 压印模具设计实例第50-52页
        4.6.1 模具参数确定第50-51页
        4.6.2 压印接头拉剪试验第51-52页
    4.7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材料组合方式对接头强度的影响第53-65页
    5.1 压印连接成形性研究第53-56页
        5.1.1 同种材料组合接头第54-55页
        5.1.2 异种材料组合接头第55-56页
    5.2 多种压印接头拉剪强度研究第56-58页
        5.2.1 五种接头的拉剪试验第56-58页
        5.2.2 材料组合顺序对接头拉剪强度的影响第58页
    5.3 以H62+Al5052为例研究提高异种接头强度的方法第58-60页
    5.4 拉剪强度较高接头的疲劳性能研究第60-64页
        5.4.1 试验设置第60-61页
        5.4.2 疲劳试验结果第61-63页
        5.4.3 接头F-N曲线第63-64页
    5.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提高压印接头强度的方法第65-83页
    6.1 板材厚度组合对接头强度的影响第65-69页
        6.1.1 压印接头成形研究第65-66页
        6.1.2 接头拉剪试验第66-69页
    6.2 多压印点接头第69-72页
        6.2.1 压印点布置形式第69-70页
        6.2.2 接头拉剪试验第70-72页
    6.3 三层板材压印连接研究第72-82页
        6.3.1 压印连接成形研究第73-76页
        6.3.2 三层金属板压印接头机械性能研究第76-82页
    6.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7.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第83-84页
    7.2 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滑阀式真空泵的振动分析和结构改进
下一篇:生物质热裂解过程的节能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