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7页 |
1.1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 智能手机的电源管理发展和现状 | 第13-15页 |
1.2.1 硬件电源管理技术现状 | 第14-15页 |
1.2.2 软件电源管理技术现状 | 第15页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1.4 主要研究的问题和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智能移动电话电源管理技术和软件策略的分析 | 第17-33页 |
2.1 嵌入式智能系统硬件结构分析 | 第17-18页 |
2.2 智能移动电话硬件低功耗的实现 | 第18-21页 |
2.2.1 处理器低功耗的实现 | 第18-19页 |
2.2.2 存储器的低功耗实现 | 第19页 |
2.2.3 LCD 和背光的低功耗实现 | 第19-20页 |
2.2.4 摄像头的低功耗实现 | 第20-21页 |
2.2.5 其他设备和器件的低功耗实现 | 第21页 |
2.3 智能移动电话操作系统的电源管理分析 | 第21-32页 |
2.3.1 WINCE 操作系统电源管理分析 | 第21-24页 |
2.3.2 LINUX 系统电源管理分析 | 第24-27页 |
2.3.3 Android 系统电源管理分析 | 第27-30页 |
2.3.4 智能移动电话操作系统的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电源管理方案设计 | 第33-45页 |
3.1 设计原则和功能指标 | 第33-34页 |
3.1.1 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3.1.2 设计功能指标 | 第34页 |
3.2 总体架构 | 第34-35页 |
3.3 硬件设计方案 | 第35-43页 |
3.3.1 控制处理器选择 | 第35-41页 |
3.3.2 调制解调芯片选择 | 第41页 |
3.3.3 电源管理芯片选择 | 第41-42页 |
3.3.4 存储芯片选择 | 第42-43页 |
3.4 软件设计方案 | 第43-44页 |
3.4.1 软件平台介绍 | 第43页 |
3.4.2 软件方案设计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系统电源管理硬件设计和实现 | 第45-53页 |
4.1 主控制芯片最小系统设计 | 第45-47页 |
4.1.1 主控制芯片的供电电路 | 第45-46页 |
4.1.2 时钟电路 | 第46页 |
4.1.3 存储器电路 | 第46-47页 |
4.2 系统电源管理硬件设计 | 第47-52页 |
4.2.1 上电开机电路 | 第47-48页 |
4.2.2 下电关机电路 | 第48页 |
4.2.3 复位电路 | 第48-49页 |
4.2.4 充电电路 | 第49-50页 |
4.2.5 外围设备的供电电路 | 第50页 |
4.2.6 CPU 间通信电路 | 第50-51页 |
4.2.7 CPU 间同步电路 | 第51-52页 |
4.2.7.1 CPU 上电时的开机信号同步电路 | 第51-52页 |
4.2.7.2 CPU 之间对双口 RAM 的读写操作信号 | 第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系统电源管理软件设计和实现 | 第53-67页 |
5.1 Wince 软件系统电源管理相关程序设计 | 第53-63页 |
5.1.1 Wince 引导程序设计 | 第53-56页 |
5.1.2 Wince OEM 层电源管理程序设计 | 第56-60页 |
5.1.3 Wince RIL 层程序设计 | 第60-62页 |
5.1.4 Wince 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 第62-63页 |
5.2 QUALCOMM 软件系统电源管理相关程序设计 | 第63-64页 |
5.2.1 QUALCOMM 程序修改 | 第63-64页 |
5.3 双口 RAM 读写程序设计 | 第64-66页 |
5.3.1 双口 RAM 中的信息协议 | 第64-65页 |
5.3.2 双口 RAM 的读写接口 | 第65-66页 |
5.3.3 通过双口 RAM 发送的信息 | 第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测试验证及结果 | 第67-72页 |
6.1 各模块驱动测试 | 第67-68页 |
6.2 Boot Loader 启动程序中的电流调试 | 第68-71页 |
6.2.1 Boot Loader 启动代码的修改 | 第68-69页 |
6.2.2 睡眠配置 | 第69-70页 |
6.2.3 唤醒配置 | 第70页 |
6.2.4 UART 串口配置 | 第70页 |
6.2.5 实验结果 | 第70页 |
6.2.6 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6.3 集成测试 | 第7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72页 |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