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天府新区产城融合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3-18页
    1.1 研究目标第13页
    1.2 研究理念第13-15页
        1.2.1 以人为本第13-14页
        1.2.2 组合城市第14-15页
        1.2.3 控制城市增长边界第15页
        1.2.4 公交优先第15页
    1.3 概念界定第15-17页
        1.3.1 产城融合第15-16页
        1.3.2 产城融合单元第16页
        1.3.3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3.1 文献资料引证法第16页
            1.3.3.2 实证分析法第16-17页
    1.4 研究框架第17-18页
第2章 研究背景第18-24页
    2.1 我国处于产业功能转型时期第18-20页
        2.1.1 国家处于十二五转型期第18页
        2.1.2 四川省提出“两化互动”第18页
        2.1.3 信息时代产业功能转型第18-20页
    2.2 天府新区定位第20-24页
        2.2.1 天府新区背景第20页
        2.2.2 天府新区总体定位第20-21页
        2.2.3 天府新区与成都关系第21页
        2.2.4 我国目前职住不平衡问题简述第21-24页
第3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第24-28页
    3.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第24页
        3.1.1 理论内涵第24页
        3.1.2 对产城融合的启示第24页
    3.2 邻里单位第24-25页
        3.2.1 理论内涵第24-25页
        3.2.2 对产城融合的启示第25页
    3.3 新城市主义第25-28页
        3.3.1 理论内涵第25-26页
        3.3.2 对产城融合的启示第26页
        3.3.3 产城融合相关文献第26-27页
        3.3.4 职住平衡相关文献第27-28页
第4章 产业和城市关系研究第28-34页
    4.1 不同发展时期产业对城市的支撑第28-29页
    4.2 城市对产业的支持第29-30页
    4.3 产业升级带来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第30-32页
        4.3.1 城市空间布局大分散、小集中第30-31页
        4.3.2 多中心组团成为城市空间载体第31-32页
        4.3.3 产业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提出较高要求第32页
    4.4 产业和城市协调发展关系第32-34页
第5章 产城融合理念研究第34-42页
    5.1 职住平衡第34-35页
        5.1.1 职住平衡内涵第34页
        5.1.2 职住平衡估算第34-35页
    5.2 基于职住平衡测算城市规模第35-38页
        5.2.1 基于公共交通测算城市规模第35-36页
        5.2.2 城市合理规模研究第36-37页
        5.2.3 城市适宜规模研究第37-38页
    5.3 组合城市第38-40页
        5.3.1 组合城市内涵第38-39页
        5.3.2 组合型城市空间结构第39-40页
    5.4 控制城市增长边界第40-42页
        5.4.1 控制城市增长边界的生态隔离带第40页
        5.4.2 基础设施的公用走廊第40-41页
        5.4.3 城市增长边界规划实践第41-42页
第6章 产城融合单元研究第42-51页
    6.1 产城融合单元概念第42页
    6.2 产城融合单元内涵第42-44页
    6.3 产城融合单元分类第44-45页
    6.4 产城融合单元用地比例第45-47页
        6.4.1 产业和产业服务用地比例第45页
        6.4.2 产业和居住用地比例第45-46页
        6.4.3 居住和居住服务用地比例第46页
        6.4.4 各类单元用地比例第46-47页
    6.5 产城融合单元空间布局模式研究第47-51页
        6.5.1 耦合式结构布局第47-48页
        6.5.2 并列式布局第48页
        6.5.3 星座式组团结构布局第48-49页
        6.5.4 圈层式布局第49-50页
        6.5.5 多核+十字结构布局第50-51页
第7章 产城融合在天府新区的实践第51-70页
    7.1 产城融合单元划分第51-53页
        7.1.1 划分原则第51-52页
        7.1.2 单元划分第52-53页
    7.2 产城融合单元的具体实践第53-64页
        7.2.1 规划区区位第53-55页
        7.2.2 规划区范围第55页
        7.2.3 整体规划理念第55-56页
        7.2.4 单元功能定位及空间布局第56-58页
        7.2.5 功能小区划分第58页
        7.2.6 中心结构体系第58-60页
        7.2.7 公共服务配套第60-64页
    7.3 产城融合单元的职住平衡第64-65页
        7.3.1 人口规模分析第64页
        7.3.2 就业人口测算第64-65页
        7.3.3 职住平衡校核第65页
    7.4 产城融合单元边界控制第65-68页
        7.4.1 生态隔离带控制产城融合单元边界第65-67页
        7.4.2 生态隔离带联系产城融合单元第67-68页
    7.5 对控规思路创新第68-70页
        7.5.1 对传统控规的反思第68页
        7.5.2 编制思路创新第68页
        7.5.3 合理的用地安排第68-69页
        7.5.4 对职住平衡的实现第69页
        7.5.5 对生态环境的保障第69-70页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8.1 主要研究结论第70-71页
    8.2 不足与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致谢第75-7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杭与苍霞保护区保护价值研究--类型与形态学视角
下一篇:某超高层巨型支撑框架—核心筒结构地震倒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