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6页 |
前言 | 第16-18页 |
资料和方法 | 第18-24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8-20页 |
1.1 基本资料 | 第18-19页 |
1.2 纳入标准 | 第19-20页 |
1.3 排除标准 | 第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2.1 测量方法 | 第20-23页 |
2.2 统计学方法 | 第23-24页 |
结果 | 第24-29页 |
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 第24-25页 |
2 两组动态血压指标比较 | 第25-26页 |
3 两组hs-CRP、U-mAlb、BNP、LVMI、CCA-IMT、FMD之间比较 | 第26-27页 |
4 MBPS组的Pearson相关分析 | 第27页 |
5 高血压晨峰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 第27-29页 |
讨论 | 第29-34页 |
1 血压晨峰现象发生机制分析 | 第29-30页 |
2 血压晨峰现象导致靶器官损害的机制分析 | 第30-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综述 | 第39-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主持课题和发表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