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情事变更原则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导言第7-14页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状况第8-12页
        1.2.1 国外研究概述第8-11页
        1.2.2 国内研究概述第11-12页
    1.3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2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难点和不足第12-14页
2 情事变更原则基本理论第14-23页
    2.1 情事变更原则的概念及历史沿革第14-17页
        2.1.1 情事变更原则的概念第14-15页
        2.1.2 情事变更原则的历史沿革第15-17页
    2.2 情事变更原则的构成要件第17-19页
        2.2.1 具有情事变更的客观事实第17-18页
        2.2.2 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完毕之前第18页
        2.2.3 是当事人所不可预见的第18页
        2.2.4 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第18页
        2.2.5 合同的履行显失公平第18-19页
        2.2.6 须当事人主张第19页
    2.3 情事变更原则的法律效力第19-20页
        2.3.1 再交涉义务第19-20页
        2.3.2 解除合同第20页
    2.4 情事变更原则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第20-22页
        2.4.1 情事变更与不可抗力第20-21页
        2.4.2 情事变更与商业风险第21页
        2.4.3 情事变更与显失公平第21-22页
    2.5 情事变更原则的理论价值第22-23页
3 情事变更原则法律实践的域外考察第23-31页
    3.1 德国交易基础制度的发展第23-25页
        3.1.1 经济不能理论第23页
        3.1.2 奥特曼的交易基础理论第23-24页
        3.1.3 拉伦茨的主客观交易基础理论第24页
        3.1.4 德国实务中交易基础制度的适用与效果第24-25页
    3.2 英美契约受挫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25-26页
        3.2.1 履行不能理论第25页
        3.2.2 合同落空理论第25-26页
        3.2.3 商业上履行不现实第26页
        3.2.4 英美国家中契约受挫制度的适用和效果第26页
    3.3 法国不可预见理论的发展第26-29页
        3.3.1 合同必须严守原则在司法领域的严格适用第27页
        3.3.2 不可预见理论的争论第27-28页
        3.3.3 不可预见理论在公法领域的适用第28页
        3.3.4 民法典修订草案中的变革第28-29页
    3.4 其他国家情事变更原则的具体适用第29-31页
        3.4.1 瑞士第29页
        3.4.2 日本第29-30页
        3.4.3 意大利第30-31页
4 情事变更原则在我国适用的法律实践第31-40页
    4.1 情事变更原则在我国的沿革第31-33页
        4.1.1 民国政府时期第31-32页
        4.1.2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第32页
        4.1.3 改革开放后第32-33页
    4.2 情事变更原则在我国司法解释中的确立第33-35页
        4.2.1 情事变更原则在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纠纷中的适用第33页
        4.2.2 情事变更原则在合同法司法解释中的确立第33-34页
        4.2.3 最高院对情事变更原则适用的限制第34页
        4.2.4 对《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六条的评述第34-35页
    4.3 我国情事变更原则的司法实践第35-38页
        4.3.1 因国家政策调整引起的情事变更原则适用案例第35-36页
        4.3.2 因社会异常事件引起的合同情事变更适用案例第36-38页
    4.4 我国情事变更原则适用评述第38-40页
5 关于完善我国情事变更原则适用的若干建议第40-46页
    5.1 适用条件的完善第40-42页
        5.1.1 对于情事的认定第40页
        5.1.2 情事变更由第三方所致第40-41页
        5.1.3 关于显失公平的标准评判和适用方法第41-42页
        5.1.4 关于合同延期履行情况下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第42页
    5.2 适用程序的完善第42-44页
        5.2.1 对再交涉程序的完善第42-43页
        5.2.2 引入调解制度第43-44页
    5.3 适用效力的完善第44-45页
        5.3.1 对合同变更的完善第44页
        5.3.2 对合同解除的完善第44-45页
    5.4 对情事变更原则完善路径的思考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外资并购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研究
下一篇:文化在中墨国际商务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