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rhBMP-2-rhVEGF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0页
符号说明第10-11页
1 前言第11-14页
2 空白、rhBMP-2和rhVEGF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与研究第14-34页
    2.1 实验材料第14-15页
        2.1.1 仪器第14页
        2.1.2 试剂第14-15页
        2.1.3 相关溶液的配制第15页
    2.2 实验方法第15-21页
        2.2.1 纳米粒的制备第15-16页
        2.2.2 纳米粒形成所需CS及TPP浓度范围的确定第16页
        2.2.3 制备工艺的选择第16-18页
        2.2.4 rhBMP-2和rhVEGF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第18页
        2.2.5 纳米粒形态观察和粒径测定第18页
        2.2.6 纳米粒包封率测定第18-19页
        2.2.7 对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及zeta电位的因素考察第19-21页
        2.2.8 工艺重复性考察第21页
        2.2.9 统计学处理第2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1-31页
        2.3.1 纳米粒制备方法的选择第21-22页
        2.3.3 纳米粒制备工艺的选择第22-23页
        2.3.4 纳米粒的形态及粒径分析结果第23-27页
        2.3.5 纳米粒粒径、Zeta电位及包封率的因素考察第27-31页
        2.3.6 工艺重复性考察第31页
    2.4 讨论第31-33页
        2.4.1 制备方法对制备纳米粒的影响第31-32页
        2.4.2 CTS和TPP浓度与浓度比对制备纳米粒的影响第32-33页
        2.4.3 制备工艺对纳米粒的影响第33页
    2.5 结论第33-34页
3 rhBMP-2-rhVEGF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研究第34-42页
    3.1 实验材料第34-35页
        3.1.1 仪器第34页
        3.1.2 试剂第34-35页
        3.1.3 相关溶液配制第35页
    3.2 试验方法第35-37页
        3.2.1 rhBMP-2-rhVEGF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第35页
        3.2.2 rhBMP-2-rhVEGF壳聚糖纳米粒形态观察和粒径测定第35页
        3.2.3 rhBMP-2-rhVEGF壳聚糖纳米粒载药量及包封率测定第35页
        3.2.4 对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及zeta电位的单因素考察第35-36页
        3.2.5 工艺重复性考察第36页
        3.2.6 统计学处理第36-3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3.3.1 rhBMP-2-rhVEGF壳聚糖纳米粒形态观察和粒径测定第37-38页
        3.3.2 对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及zeta电位的因素考察第38-40页
    3.4 讨论第40-41页
        3.4.1 rhBMP-2-rhVEGF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和因素验证第40-41页
        3.4.2 待解决的问题第41页
    3.5 结论第41-42页
4 几种不同蛋白壳聚糖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研究第42-4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4.1.1 常用仪器第42页
        4.1.2 常用试剂第42-43页
        4.1.3 体外释放介质配置第43页
        4.1.4 rhBMP-2-rhVEGF壳聚糖纳米粒的体外释放[41]第4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3-44页
    4.3 讨论第44页
        4.3.1 rhBMP-2-rhVEGF壳聚糖纳米粒的缓释第44页
        4.3.2 待解决的问题第44页
    4.4 结论第44-45页
全文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综述第49-60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共沸精馏分离乙醇—水体系的分析及模拟研究
下一篇:锂硼对氨法沉镁的影响规律及氢氧化镁晶体生长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