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1 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 | 第11页 |
1.1.2 中山市“社工进校园”工程的要求 | 第11-12页 |
1.1.3 东区松苑中学发展的需要 | 第12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5.1 论文的创新 | 第15页 |
1.5.2 论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2 驻校社工的理论概述 | 第16-20页 |
2.1 驻校社工的产生与发展 | 第16页 |
2.2 驻校社工的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2.1 驻校社工的界定 | 第16-17页 |
2.2.2 驻校社工的工作特点 | 第17页 |
2.3 驻校社工的理论指导 | 第17-20页 |
2.3.1 社会工作的理念,即优势视角、人在情境和关系培育 | 第17-18页 |
2.3.2 生态系统理论 | 第18页 |
2.3.3 增能理论 | 第18-19页 |
2.3.4 抗逆力理论 | 第19页 |
2.3.5 生命周期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3 驻校社工与初中德育工作的相关性 | 第20-23页 |
3.1 当前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3.2 驻校社工的独特优势 | 第21-22页 |
3.3.1 驻校社工的职业优势 | 第21页 |
3.3.2 驻校社工专业助人的技能优势 | 第21-22页 |
3.3 驻校社工和初中德育工作存在共同之处 | 第22页 |
3.4 驻校社工有助解决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4 驻校社工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实践的理论分析 | 第23-26页 |
4.1 驻校社工的功能与角色 | 第23页 |
4.2 驻校社工的服务原则 | 第23页 |
4.3 驻校社工所面临的困惑与成因分析 | 第23-24页 |
4.3.1 如何介入学校系统并和学校合作无间 | 第23-24页 |
4.3.2 驻校社工在学校系统中的角色冲突 | 第24页 |
4.3.3 驻校社工职业前景不明导致人才流失 | 第24页 |
4.4 东区松苑中学开展驻校社工项目实践研究的有利条件 | 第24-26页 |
4.4.1 政府主导推动“社工进校园”工程 | 第24页 |
4.4.2 东区松苑中学乐于接纳与融合驻校社工项目 | 第24-25页 |
4.4.3 香港社工督导促进驻校社工项目的顺利开展 | 第25-26页 |
5 驻校社工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实践的实践过程 | 第26-41页 |
5.1 东区松苑中学驻校社工项目的发展过程 | 第26页 |
5.1.1 试点阶段 | 第26页 |
5.1.2 正式实施阶段 | 第26页 |
5.2 建立与完善驻校社工的工作机制 | 第26-30页 |
5.2.1 学校领导高度认可与鼎力支持 | 第26页 |
5.2.2 新建驻校社工室 | 第26-27页 |
5.2.3 开展“社工进校园”宣传活动 | 第27页 |
6.2.4 开展驻校社工项目的制度建设 | 第27-28页 |
5.2.5 承办东区驻校社工服务成果展示与分享会,促进各驻校社工之间的合作交流 | 第28页 |
5.2.6 促进驻校社工和教师的交流与融合,提升驻校社工的学校归属感 | 第28-29页 |
5.2.7 驻校社工与德育工作者的角色冲突与协调 | 第29-30页 |
5.3 驻校社工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实践内容 | 第30-41页 |
5.3.1 完善驻校社工室服务,促进驻校社工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 第30页 |
5.3.2 创办社工报《成长》,发挥社会工作的预防性功能 | 第30-33页 |
5.3.3 开展寒暑假正面文化工作坊,扫除学校德育盲点 | 第33-35页 |
5.3.4 建构青少年的抗逆力,科学干预校园危机 | 第35-36页 |
5.3.5 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正面成长教育,协助消除学生违法犯罪隐患 | 第36-40页 |
5.3.6 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开展社区公益活动,提升学生公民意识 | 第40-41页 |
6 驻校社工是对初中德育工作的有益补充与促进 | 第41-43页 |
6.1 学生层面 | 第41页 |
6.2 教师层面 | 第41-42页 |
6.3 家长层面 | 第42页 |
6.4 学校层面 | 第42-43页 |
7 反思与启示 | 第43-44页 |
7.1 政府的制度支持和资金保障是驻校社工项目顺利运作的重要保证 | 第43页 |
7.2 学校领导的认可与大力支持是驻校社工项目开展的重要条件 | 第43页 |
7.3 驻校社工的专业素质能力和工作稳定性影响驻校社工项目的成效 | 第43-44页 |
8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