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立题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 冬小麦节水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 第12-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5-18页 |
2.1 试验田基本情况 | 第15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5-16页 |
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2.3.1 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和田间耗水量的计算 | 第16页 |
2.3.2 产量的测定和耗水效果的计算 | 第16页 |
2.3.3 干物质积累量 | 第16页 |
2.3.4 总茎(穗)数 | 第16页 |
2.3.5 叶面积指数(LAI) | 第16-17页 |
2.3.6 单株性状 | 第17页 |
2.3.7 叶片光合速率 | 第17页 |
2.3.8 灌浆特性 | 第17页 |
2.3.9 株高构成系数 | 第17页 |
2.3.10 植物样中营养元素含量 | 第17页 |
2.3.11 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 第17页 |
2.3.1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7-1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33页 |
3.1 土下微膜覆盖下冬小麦的水分利用特性 | 第18-22页 |
3.1.1 土下微膜覆盖对冬小麦农田耗水量及其来源的影响 | 第18页 |
3.1.2 土下微膜覆盖对小麦全生育期 2m 土层贮水消耗的影响 | 第18-21页 |
3.1.3 土下微膜覆盖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的影响 | 第21页 |
3.1.4 土下微膜覆盖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3.2 土下微膜覆盖下的冬小麦群体质量特性 | 第22-25页 |
3.2.1 土下微膜覆盖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 第22-24页 |
3.2.2 土下微膜覆盖对小麦群体茎蘖消长动态的影响 | 第24页 |
3.2.3 土下微膜覆盖对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 土下微膜覆盖对冬小麦个体性状的影响 | 第25-29页 |
3.3.1 土下微膜覆盖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株高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2 土下微膜覆盖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次生根的影响 | 第26页 |
3.3.3 土下微膜覆盖对冬小麦节间长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4 土下微膜覆盖对冬小麦株高构成系数的影响 | 第27页 |
3.3.5 土下微膜覆盖对冬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6 土下微膜覆盖对冬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 第28页 |
3.3.7 土下微膜覆盖对冬小麦千粒重变化动态的影响 | 第28-29页 |
3.4 土下微膜覆盖对冬小麦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3.5 土下微膜覆盖对冬小麦氮素积累及转移的影响 | 第30-31页 |
3.5.1 土下微膜覆盖冬小麦成熟期氮素在不同器官中分配的影响 | 第30-31页 |
3.5.2 土下微膜覆盖对小麦开花前植株贮存氮素向籽粒转移的影响 | 第31页 |
3.6 土下微膜覆盖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31-33页 |
4 讨论 | 第33-36页 |
4.1 关于小麦覆膜的节水效应及其实践意义 | 第33-34页 |
4.2 覆膜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及对产量形成的意义 | 第34页 |
4.3 覆膜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及对光合物质生产的意义 | 第34页 |
4.4 覆膜对小麦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与最适宜措施 | 第34-35页 |
4.5 土下微膜覆盖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的预期展望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2-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