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机制研究--以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为例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引论第10-17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选题意义第11页
    三、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第11-17页
        (一) 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相关文献综述第11-15页
        (二) 相关理论第15-17页
第二章 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缘起及意义第17-25页
    一、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内涵及发展历史第17-21页
        (一) 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内涵第17页
        (二) 大学教育基金会的起源和发展第17-21页
    二、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的必要性及意义第21-25页
        (一) 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的必要性第21-23页
        (二) 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的意义第23-25页
第三章 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机制第25-42页
    一、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概况第25-30页
        (一) 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简介第25页
        (二) 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组织结构第25-26页
        (三) 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主要筹资项日第26-30页
    二、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筹资现状、来源及途径第30-36页
        (一) 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现状第30-31页
        (二) 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来源第31-33页
        (三) 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途径第33-36页
    三、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筹资特点及其优势第36-39页
        (一) 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筹资特点第36-38页
        (二) 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筹资优势第38-39页
    四、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筹资局限第39-42页
第四章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机制第42-59页
    一、社会资本及其基本要素第42-43页
    二、信任是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的基础第43-48页
        (一) 以情感为基础的信任第44-46页
        (二) 以制度为基础的信任第46-48页
    三、社会网络是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的平台第48-53页
        (一) 以校友主体的网络第48-49页
        (二) 以企业为主体的网络第49-50页
        (三) 二级院系合作网络第50-51页
        (四) 以公众为主体的社会参与网络第51-53页
    四、互惠规范是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的保障第53-57页
        (一) 正式的互惠规范第53-55页
        (二) 非正式的互惠规范第55-57页
    五、结论与讨论第57-59页
第五章 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机制的完善路径第59-64页
    一、增强基金会自身建设,培育社会信任第59-61页
    二、增进与社会的联系,拓展筹资网络第61-62页
    三、强化内部管理,完善互惠规范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附录:访谈提纲第68-69页
致谢第69-71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第71-7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D-LTE无线传播模型参数校正研究
下一篇:AL英语培训公司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