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前言 | 第8-9页 |
| ·选题依据 | 第8页 |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 ·相关概念的阐述 | 第9-11页 |
| ·身体形态 | 第9-10页 |
| ·运动员科学选材 | 第10页 |
| ·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 第10-11页 |
| ·运动员身体形态的选材特性 | 第11-12页 |
| ·人体身体形态的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 ·先天遗传性因素 | 第12-13页 |
| ·后天获得性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 ·我国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与选材研究成果综述 | 第14-16页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设计原则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研究设计原则 | 第17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18-46页 |
| ·跳高运动竞技特征 | 第18-19页 |
| ·跳高项目竞技原理 | 第18-19页 |
| ·跳高运动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 | 第19页 |
| ·运动员身体形态模型指标初选与测量分析 | 第19-29页 |
| ·运动员身体形态模型指标初选 | 第20-24页 |
| ·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测量与分析 | 第24-29页 |
| ·运动员身体形态测量指标数据因子分析 | 第29-39页 |
| ·男性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数据因子分析 | 第30-35页 |
| ·女性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数据因子分析 | 第35-39页 |
| ·上海市12-13 岁跳高后备人才身体形态模型的确定 | 第39-40页 |
| ·上海市12-13 岁跳高后备人才身体形态模型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40-46页 |
| ·计算模型指标权重 | 第40-42页 |
| ·制定模型评价标准 | 第42-44页 |
| ·评价标准回代检验 | 第44-46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6-48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建议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附录 | 第51-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