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6页 |
引言 | 第20-2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4-50页 |
第一节 硅藻土 | 第24-35页 |
一、硅藻土资源特点 | 第24-27页 |
二、硅藻土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 第27-35页 |
第二节 硅藻土的工业应用研究进展 | 第35-39页 |
一、硅藻土作为助滤剂的研究进展 | 第35-36页 |
二、硅藻土作为多孔陶瓷的研究进展 | 第36-37页 |
三、硅藻土作为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37-38页 |
四、硅藻土作为催化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38-39页 |
第三节 硅藻土基复合材料在环境污染物处理方面应用现状 | 第39-46页 |
一、硅藻土基复合材料在污染物吸附领域的应用 | 第40-43页 |
二、硅藻土基复合材料在污染物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43-46页 |
第四节 硅藻土矿物材料用于有机污染物吸附/催化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6-47页 |
第五节 本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47-50页 |
第二章 硅藻土/纳米纯硅沸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苯吸附性能和机理研究 | 第50-68页 |
引言 | 第50-52页 |
第一节 实验部分 | 第52-56页 |
一、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52-53页 |
二、样品制备 | 第53页 |
三、样品表征 | 第53-54页 |
四、静态和动态苯吸-脱附实验 | 第54-56页 |
第二节 硅藻土/纳米纯硅沸石复合材料表征结果及分析 | 第56-62页 |
一、物相结果及分析 | 第56页 |
二、表面形貌分析 | 第56-58页 |
三、孔结构分析 | 第58-62页 |
第三节 硅藻土/纳米纯硅沸石复合材料苯吸附性能及机理分析 | 第62-66页 |
一、复合材料静态苯吸附容量及影响机理 | 第62-63页 |
二、复合材料动态苯吸附性能及机理分析 | 第63-6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三章 硅藻土基陶瓷/纯硅沸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苯吸附性能和机理研究 | 第68-88页 |
引言 | 第68-69页 |
第一节 实验部分 | 第69-72页 |
一、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69页 |
二、样品制备 | 第69-70页 |
三、样品表征 | 第70-71页 |
四、静态苯吸-脱附实验 | 第71-72页 |
第二节 样品表征结果及分析 | 第72-79页 |
一、硅藻土基双宏孔陶瓷载体制备条件优化 | 第72页 |
二、硅藻土基双宏孔陶瓷的结构和形貌分析 | 第72-77页 |
三、硅藻土基多孔陶瓷/纯硅沸石复合块体的结构和形貌分析 | 第77-79页 |
第三节 复合块体的静态苯吸附性能及动力学机制分析 | 第79-85页 |
一、复合块体的静态苯吸-脱附性能及影响机理 | 第79-81页 |
二、复合块体静态苯吸-脱附性能相关动力学机制分析 | 第81-85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85-88页 |
第四章 硅藻土/钛硅沸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染料的光催化性及机理 | 第88-120页 |
引言 | 第88-90页 |
第一节 硅藻土/纳米钛硅沸石复合材料的水热法制备及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及机理分析 | 第90-103页 |
一、实验部分 | 第90-92页 |
二、样品表征结果及分析 | 第92-99页 |
三、硅藻土/纳米钛硅沸石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及动力学机制 | 第99-103页 |
第二节 硅藻土/纳米钛硅沸石复合材料的回流法制备及对结晶紫的光催化性及机理分析 | 第103-118页 |
一、实验部分 | 第103-105页 |
二、样品表征结果及分析 | 第105-113页 |
三、不同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能对比 | 第113-114页 |
四、硅藻土/纳米钛硅沸石对结晶紫的光催化性及动力学机制 | 第114-118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20-124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及创新 | 第120-123页 |
第二节 论文不足之处及后续工作展望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4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4-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