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思想建设论文

中国共产党的入党条件变迁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引言第14-25页
    一、选题缘由第14页
    二、研究现状第14-19页
        (一)专门以入党条件为对象的研究第15-16页
        (二)关于发展党员工作的研究第16-17页
        (三)关于党员标准与发展对象的研究第17-18页
        (四)关于党员条件的研究第18页
        (五)关于党员成分的研究第18-19页
    三、研究方法与材料第19-21页
        (一)研究方法第19-20页
        (二)研究材料第20-21页
    四、研究思路第21-23页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第23-25页
        (一)研究难点第23页
        (二)研究创新第23-25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入党条件的观点第25-46页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入党条件的观点第25-36页
        (一)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观念和实际表现必须符合共产主义第25-27页
        (二)制定入党条件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第27-28页
        (三)革命视角下各个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地位第28-33页
        (四)同其他民主党派合作和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性问题第33-36页
    二、列宁关于入党条件的观点第36-46页
        (一)凡入党者必须对党思想上认同、物质上支持、组织上服从第36-39页
        (二)欢迎真正拥护共产主义的工人和劳动农民入党第39-41页
        (三)列宁对旧知识分子的政治定性和对策第41-43页
        (四)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同其他阶层联盟中的领导权第43-46页
第二章 愿忠诚于党者只要不跨党即可入党第46-65页
    一、中共入党条件的影响因素第46-48页
    二、建党前夕几乎“清一色的知识分子”第48-51页
    三、中共一大:愿忠诚于党者只要不跨党即可入党第51-54页
    四、从广州会议到西湖会议:“不跨党”逐渐取消第54-60页
    五、党员发展状况与入党条件中党员成分问题第60-65页
第三章 有阶级觉悟且忠于革命者可以入党第65-82页
    一、取消不跨党限制,把优秀的国民党员吸收到我们党里来第65-68页
    二、吸收工农知识分子等劳动群众中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入党第68-70页
    三、吸收社会一切革命分子,扩大自己的党为群众的党第70-73页
    四、国共联合战线的危机和对工农等群众运动的压制第73-76页
    五、入党条件与党员发展状况第76-82页
第四章 重点吸收工农等劳苦群众入党第82-104页
    一、将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因素归为“党的指导机关知识分子化”第82-86页
    二、八七会议:党的灵魂和躯壳都要换第86-88页
    三、白区:党员要工农化,排斥、反对知识分子入党第88-96页
    四、苏区:吸收革命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入党,党员要从思想上入党第96-101页
    五、重点吸收工农等劳苦群众入党政策下党员队伍发展状况第101-104页
第五章 愿为党的主张而坚决奋斗是入党的主要条件第104-119页
    一、瓦窑堡会议: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都可加入共产党第104-106页
    二、党内关于民族革命领导权的争论与解决第106-109页
    三、抗战初期发展和壮大党组织任务下发展党员工作的多途径展开第109-110页
    四、大力发展党组织之后对党的审查和整顿第110-113页
    五、“团结、教育、改造”政策下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入党第113-117页
    六、党的七大正确处理了社会成分与党的性质关系:有成分但不唯成分论第117-119页
第六章 入党积极分子要成分好且不能存在剥削行为第119-140页
    一、将地主、富农和流氓分子清除党内,重点吸收工人入党第119-125页
    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成分好,不能剥削他人劳动第125-131页
    三、中共八大:剥削他人劳动的人不能入党第131-133页
    四、反右派斗争扩大后,中共对知识分子的认识起变化第133-136页
    五、重新登记党员工作的十大标准第136-140页
第七章 大量吸收造反派分子第140-149页
    一、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第140-141页
    二、“踢开党委闹革命”并酝酿“整党建党”第141-144页
    三、整党建党的典型:“六厂二校”的“一学二批三吐四纳”第144-146页
    四、“批林批孔”运动中的“突击入党”、“突击提干”第146-149页
第八章 恢复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入党资格第149-161页
    一、对知识分子进行重新定位和政策调整第149-151页
    二、大量吸收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入党第151-154页
    三、向其他社会阶层先进分子打开党的大门第154-159页
    四、十八大以来: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第159-161页
第九章 总结与启示第161-180页
    一、中共入党条件变迁的影响因素第161-174页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入党条件的认识构成入党条件的思想内核第162-166页
        (二)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动构成入党条件变迁的宏观背景第166-168页
        (三)中国国情是构成入党条件变迁的直接的客观因素第168-170页
        (四)党的政治路线成入党条件变迁的重要政治因素第170-174页
    二、中共入党条件的历史演变的启示第174-180页
        (一)入党条件应重视社会成分但不能“唯成分论”第174-175页
        (二)入党条件要同时坚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标准第175-177页
        (三)吸纳新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第177-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86页
后记第186-188页

论文共1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研究--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纯洁性建设研究(1921-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