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湿地植物耐旱能力与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0页
    1.1 气候变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对湿地的影响第13-15页
        1.1.1 湿地简介第13页
        1.1.2 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第13-14页
        1.1.3 大型水利工程对湿地的影响第14-15页
    1.2 植物的耐旱能力与机制研究进展第15-17页
        1.2.1 植物耐旱能力第15-17页
        1.2.2 植物耐旱机制第17页
    1.3 湿地植物耐旱研究第17-19页
    1.4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0-25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1 湿地植物及土壤第20页
        2.1.2 主要药品试剂第20页
        2.1.3 主要分析仪器第20-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5页
        2.2.1 实验处理第21页
        2.2.2 土壤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第21页
        2.2.3 耐旱性的测定第21-22页
        2.2.4 组织相对含水量的测定第22页
        2.2.5 组织保水力的测定第22页
        2.2.6 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第22页
        2.2.7 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22-23页
        2.2.8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第23页
        2.2.9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23页
        2.2.10 光合作用参数的测定第23页
        2.2.11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第23-24页
        2.2.12 实验数据处理方式第24-25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5-53页
    3.1 湿地植物耐旱能力测定第25-28页
    3.2 干旱胁迫下湿地植物的水分状况第28-36页
        3.2.1 干旱胁迫下组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第28-30页
        3.2.2 干旱胁迫下组织保水力的变化第30-36页
    3.3 干旱胁迫对湿地植物的生化效应第36-42页
        3.3.1 干旱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第36-38页
        3.3.2 干旱胁迫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第38-39页
        3.3.3 干旱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第39-41页
        3.3.4 干旱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第41-42页
    3.4 干旱胁迫下湿地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变化第42-53页
        3.4.1 干旱胁迫下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第42-45页
        3.4.2 干旱胁迫下蒸腾速率的变化第45-46页
        3.4.3 干旱胁迫下气孔导度的变化第46-48页
        3.4.4 干旱胁迫下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第48-49页
        3.4.5 干旱胁迫下光系统Ⅱ最大量子产量的变化第49-51页
        3.4.6 干旱胁迫下光系统Ⅱ潜在活性的变化第51-53页
第四章 讨论第53-56页
    4.1 干旱对湿地植物的胁迫效应第53页
    4.2 湿地植物的耐旱能力与机制第53-55页
        4.2.1 湿地植物组织含水量与耐旱性的关系第53-54页
        4.2.2 湿地植物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耐旱性的关系第54-55页
    4.3 存在的问题第55-56页
第五章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非线性滤波技术的GPS伪距定位算法研究
下一篇:考虑DNase偏差信号的蛋白结合位点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