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菊叶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怀菊 | 第9-10页 |
·怀菊生长性状 | 第9页 |
·化学成份 | 第9页 |
·药理作用 | 第9-10页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0-11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 第10-11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 | 第11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 第11-12页 |
·溶剂提取法 | 第11-12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第12页 |
·超声波提取法 | 第12页 |
·天然抗氧化剂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超声波提取怀菊叶总黄酮 | 第14-21页 |
·试验部分 | 第14-1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4页 |
·试验方法 | 第14-16页 |
·试验原理 | 第14-15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5页 |
·怀菊叶黄酮提取工艺 | 第15页 |
·怀菊叶中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第15页 |
·索氏提取法提取怀菊叶中黄酮总量 | 第15-16页 |
·超声波法提取怀菊叶黄酮 | 第16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1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6-20页 |
·怀菊叶总黄酮含量 | 第16页 |
·液料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16-17页 |
·温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17页 |
·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 第17-18页 |
·原料粒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 第18页 |
·总黄酮提取工艺参数的优化 | 第18-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大孔树脂纯化怀菊叶黄酮 | 第21-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怀菊叶总黄酮样品液的制备 | 第22页 |
·静态吸附试验 | 第22页 |
·吸附量的测定 | 第22页 |
·解吸率的测定 | 第22页 |
·静态吸附动力学特性的测定 | 第22页 |
·动态吸附试验 | 第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6页 |
·大孔径树脂静态吸附效果对比 | 第22-23页 |
·动态吸附试验 | 第23-26页 |
·上样速度的选择 | 第23-24页 |
·提取液pH 值的优化 | 第24页 |
·提取液浓度的优化 | 第24页 |
·洗脱用水量的选择 | 第24-25页 |
·洗脱剂浓度的选择 | 第25页 |
·洗脱剂流速的选择 | 第25页 |
·洗脱剂用量的选择 | 第25-26页 |
·总黄酮纯度测定的结果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怀菊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 | 第27-33页 |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7页 |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27页 |
·仪器 | 第27页 |
·试验设计 | 第27-29页 |
·怀菊叶黄酮体外抗氧化作用的测定 | 第27-28页 |
·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27-28页 |
·抑制率的测定 | 第28页 |
·低温肠的制备 | 第28页 |
·低温肠氧化指标的测定 | 第28-29页 |
·共轭双键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TBARS 的测定 | 第28页 |
·羰基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1页 |
·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试验 | 第29页 |
·怀菊叶黄酮的还原能力测定结果 | 第29-30页 |
·怀菊叶黄酮对低温肠冷藏期间CD 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低温肠冷藏期间TBARS 的变化 | 第30-31页 |
·低温肠冷藏期间羰基含量的变化 | 第31页 |
·结论 | 第31-3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作者简历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