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8-10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 | 第8-9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9-10页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0-13页 |
1.3.1 LiCoO_2正极材料 | 第10-11页 |
1.3.2 LiXMn_2O_4正极材料 | 第11-12页 |
1.3.3 LiFePO_4正极材料 | 第12-13页 |
1.4 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的改进途径 | 第13-15页 |
1.5 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1.7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实验过程 | 第18-24页 |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18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18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18页 |
2.2 研究方案 | 第18-19页 |
2.3 实验过程 | 第19-22页 |
2.3.1 磷酸铁锂粉体的制备 | 第19-20页 |
2.3.2 Co掺杂磷酸铁锂粉体的制备 | 第20-21页 |
2.3.3 TiO_2复合磷酸铁锂粉体的制备 | 第21-22页 |
2.4 材料表征方法 | 第22页 |
2.4.1 X射线衍射(XRD) | 第22页 |
2.4.2 扫描电子电镜(SEM) | 第22页 |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2页 |
2.5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2-24页 |
2.5.1 磷酸铁锂电池的制备 | 第22页 |
2.5.2 磷酸铁锂电池的测试 | 第22-23页 |
2.5.3 样品充放电比容量、首次充放电效率及循环容量保持率的计算 | 第23-24页 |
3 溶剂热法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 第24-38页 |
3.1 反应温度对磷酸铁锂粉体的影响 | 第24-26页 |
3.1.1 反应温度对磷酸铁锂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2 反应温度对磷酸铁锂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 反应时间对磷酸铁锂粉体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1 反应时间对磷酸铁锂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26页 |
3.2.2 反应时间对磷酸铁锂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 反应物比例和添加顺序对磷酸铁锂粉体的影响 | 第27-34页 |
3.3.1 反应物比例和添加顺序对磷酸铁锂宏观颜色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2 反应物比例和添加顺序对磷酸铁锂形貌的影响 | 第28-31页 |
3.3.3 反应物比例和加入顺序对磷酸铁锂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31-33页 |
3.3.4 磷酸铁锂颗粒形成过程的探讨 | 第33-34页 |
3.4 反应物比例和加入顺序对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4-38页 |
4 钴掺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38-48页 |
4.1 反应温度对钴掺杂磷酸铁锂粉体的影响 | 第38-39页 |
4.1.1 反应温度对磷酸铁锂结构的影响 | 第38页 |
4.1.2 反应温度对钴掺杂磷酸铁锂形貌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 反应时间对钴掺杂磷酸铁锂粉体的影响 | 第39-41页 |
4.2.1 反应时间对钴掺杂磷酸铁锂结构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2 反应时间对钴掺杂磷酸铁锂形貌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 钴掺杂量对磷酸铁锂粉体的影响 | 第41-43页 |
4.3.1 钴掺杂量对磷酸铁锂结构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2 钴掺杂量对磷酸铁锂形貌的影响 | 第42-43页 |
4.4 不同钴掺杂量磷酸铁锂粉体的EDS分析 | 第43-45页 |
4.5 钴掺杂量对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5-48页 |
5 纳米TiO_2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48-54页 |
5.1 纳米TiO_2的合成 | 第48-49页 |
5.2 纳米TiO_2复合磷酸铁锂粉体的合成 | 第49-51页 |
5.2.1 TiO_2添加量对磷酸铁锂晶型的影响 | 第49-50页 |
5.2.2 TiO_2复合磷酸铁锂的微观形貌 | 第50-51页 |
5.3 纳米TiO_2添加量对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5.4 TiO_2复合磷酸铁锂的形成机理 | 第53-54页 |
6 结论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附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