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理论及实践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理论及实践研究 | 第14-15页 |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空间发展趋势概述及当代案例分析 | 第19-37页 |
2.1 藏阅合一空间 | 第19-20页 |
2.2 藏、借、阅分离空间 | 第20-23页 |
2.3 复合空间 | 第23-25页 |
2.4 当代高校图书馆案例分析 | 第25-34页 |
2.4.1 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中标方案 | 第25-29页 |
2.4.2 福州大学图书馆 | 第29-31页 |
2.4.3 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 | 第31-34页 |
2.5 当代高校图书馆空间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34-35页 |
2.6 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云南高校图书馆使用者行为模式及空间类型研究 | 第37-63页 |
3.1 云南高校图书馆使用者行为模式调研 | 第37-39页 |
3.1.1 调研地点选择 | 第37页 |
3.1.2 观察及问卷调查总结 | 第37-39页 |
3.2 云南高校图书馆使用者行为模式研究 | 第39-51页 |
3.2.1 基本行为 | 第39-43页 |
3.2.2 拓展行为 | 第43-48页 |
3.2.3 复合行为 | 第48-50页 |
3.2.4 当代高校图书馆使用者行为模式总结 | 第50-51页 |
3.3 云南高校图书馆空间类型研究 | 第51-61页 |
3.3.1 外部空间 | 第52-55页 |
3.3.2 内部空间 | 第55-57页 |
3.3.3 过渡空间 | 第57-61页 |
3.4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云南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原则及策略 | 第63-83页 |
4.1 设计原则 | 第64-66页 |
4.1.1 遵循“图书馆学五定律” | 第64页 |
4.1.2 顺应使用者的行为模式及行为需求 | 第64-65页 |
4.1.3 实现时代性与前瞻性 | 第65-66页 |
4.1.4 综合气候与文化因素 | 第66页 |
4.2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宏观层面空间设计策略 | 第66-72页 |
4.2.1 固化中的灵活化 | 第66-67页 |
4.2.2 体现数字化与智能化 | 第67-68页 |
4.2.3 注重人文关怀 | 第68-69页 |
4.2.4 整体性与多元性共存 | 第69-70页 |
4.2.5 结合功能空间分解与重组 | 第70-72页 |
4.3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微观层面空间设计策略 | 第72-78页 |
4.3.1 入口空间尺度宜人、右侧通行主导功能布局 | 第72-73页 |
4.3.2 主要阅览空间南北区分设计、空间软分隔 | 第73-76页 |
4.3.3 庭空间功能复合、通透设计 | 第76-78页 |
4.4 案例分析-以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图书馆为例 | 第78-81页 |
4.5 小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昆明东骧学院图书馆项目建筑设计实践 | 第83-103页 |
5.1 项目背景 | 第83页 |
5.2 设计任务 | 第83-84页 |
5.3 设计前期分析 | 第84-88页 |
5.3.1 现状校园分析 | 第84页 |
5.3.2 远期校园分析 | 第84-88页 |
5.4 方案设计 | 第88-90页 |
5.4.1 空间布局 | 第88页 |
5.4.2 功能布局 | 第88页 |
5.4.3 竖向设计 | 第88-89页 |
5.4.4 建筑设计 | 第89-90页 |
5.5 设计策略分析 | 第90-98页 |
5.5.1 宏观层面 | 第90-93页 |
5.5.2 微观层面 | 第93-98页 |
5.6 主要技术图纸展示 | 第98-10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11-113页 |
附录B: 针对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使用者问卷调研情况 | 第113-123页 |
附录C: 图片索引 | 第123-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