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R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旅游资源整合的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2.1 旅游发展基础理论 | 第23-25页 |
2.1.1 系统科学理论 | 第23页 |
2.1.2 增长极理论 | 第23-24页 |
2.1.3 竞合理论 | 第24-25页 |
2.1.4 全域旅游 | 第25页 |
2.2 旅游资源整合理论 | 第25-27页 |
2.2.1 旅游资源整合 | 第25-26页 |
2.2.2 旅游流理论 | 第26-27页 |
2.3 旅游资源整合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2.3.1 旅游资源整合模式 | 第27-28页 |
2.3.2 旅游资源整合原则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桂平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现状 | 第30-45页 |
3.1 桂平基本概况 | 第30-31页 |
3.2 桂平旅游资源类型分布及评价 | 第31-37页 |
3.2.1 旅游资源的类型 | 第31-33页 |
3.2.2 旅游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 | 第33-34页 |
3.2.3 桂平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 第34-37页 |
3.3 桂平旅游业发展现状 | 第37-39页 |
3.3.1 高铁时代新机遇 | 第37-38页 |
3.3.2 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 | 第38页 |
3.3.3 旅游业六要素概况 | 第38-39页 |
3.4 桂平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 第39-45页 |
3.4.1 管理体制不到位,缺乏整合 | 第39-41页 |
3.4.2 旅游资源散乱,优势受限制 | 第41-42页 |
3.4.3 产业融合发展滞后 | 第42页 |
3.4.4 旅游服务业质量水平低 | 第42-43页 |
3.4.5 智慧旅游建设严重滞后 | 第43-45页 |
第四章 高铁时代桂平旅游资源整合背景 | 第45-70页 |
4.1 高铁时代桂平旅游客源市场新变化 | 第45-46页 |
4.1.1 客源市场规模变化 | 第45-46页 |
4.1.2 市场空间分布变化 | 第46页 |
4.2 高铁时代客源市场分析 | 第46-59页 |
4.2.1 社会统计学特征分析 | 第47-52页 |
4.2.2 桂平主要客源地调查统计分析 | 第52-56页 |
4.2.3 客源市场产品需求统计分析 | 第56-57页 |
4.2.4 旅游质量重要性与满意度分析 | 第57-59页 |
4.3 桂平客源满意度分析 | 第59-67页 |
4.3.1 指标体系设计与可行性检测 | 第59-60页 |
4.3.2 因子值的计算 | 第60-66页 |
4.3.3 综合评价 | 第66-67页 |
4.4 高铁时代桂平客源市场定位 | 第67-68页 |
4.5 桂平旅游资源整合必要性分析 | 第68-70页 |
第五章 高铁时代背景下桂平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 第70-86页 |
5.1 旅游资源整合模式选择分析 | 第70-73页 |
5.1.1 “特色+规模”——打造桂平核心旅游产品 | 第70-71页 |
5.1.2 “交通+专线”——整合加强桂平旅游资源可进入性 | 第71页 |
5.1.3 “传统+智慧”——丰富桂平旅游传播途径 | 第71-72页 |
5.1.4 “文化+创意”——创新特色文化转化为实体旅游产品 | 第72-73页 |
5.2 桂平旅游资源整合策略 | 第73-83页 |
5.2.1 核心旅游景区整合提升策略 | 第73-76页 |
5.2.2 旅游线路整合策略 | 第76-79页 |
5.2.3 优势旅游相关产业整合策略 | 第79-81页 |
5.2.4 旅游相关基础设施优化整合 | 第81-83页 |
5.3 旅游资源整合保障措施 | 第83-86页 |
5.3.1 旅游管理体制整合 | 第83-84页 |
5.3.2 智慧旅游体系构建 | 第84-85页 |
5.3.3 旅游促销营销模式整合提升 | 第85-86页 |
结束语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附录1 旅游产品分类 | 第92-93页 |
附录2 桂平旅游客源市场调查问卷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