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基于动态参数控制的地震波束偏移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0页
    1.1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射线理论发展史第13-14页
        1.2.2 高斯束正演与偏移第14-16页
        1.2.3 新型地震波束偏移第16-18页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第18-20页
        1.3.1 本文研究思路和过程第18-19页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9-20页
第二章 射线理论与高斯束第20-59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经典渐进射线理论第21-29页
        2.2.1 射线理论的基本方程第21-23页
        2.2.2 程函方程的解第23-27页
        2.2.3 输运方程的解第27-29页
    2.3 旁轴射线理论第29-43页
        2.3.1 射线中心坐标系第29-31页
        2.3.2 射线中心坐标系下程函方程及射线方程第31-34页
        2.3.3 中心射线的振幅第34-38页
        2.3.4 中心射线邻域内程函方程的解第38-41页
        2.3.5 中心射线邻域内输运方程的解第41-43页
    2.4 高斯束方法第43-58页
        2.4.1 高斯束的构建第43-51页
        2.4.2 由高斯束积分表征的格林函数第51-54页
        2.4.3 高斯束正演模拟第54-58页
    2.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三章 动态参数控制的地震波束与格林函数第59-88页
    3.1 引言第59页
    3.2 菲涅尔束第59-74页
        3.2.1 菲涅尔束定义及其传播性质第59-67页
        3.2.2 由菲涅尔束表征的格林函数第67-74页
    3.3 自适应聚焦束第74-86页
        3.3.1 自适应聚焦束第74-80页
        3.3.2 由自适应聚焦束表征的格林函数第80-86页
    3.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四章 动态参数控制的声介质地震波束偏移第88-122页
    4.1 引言第88-89页
    4.2 菲涅尔束偏移第89-110页
        4.2.1 起伏地表条件下走时与振幅校正第89-94页
        4.2.2 菲涅尔束偏移公式第94-98页
        4.2.3 旁轴射线传播角度计算第98-99页
        4.2.4 模型试算与实际资料处理第99-110页
    4.3 自适应聚焦束偏移第110-121页
        4.3.1 自适应聚焦束偏移公式第111-113页
        4.3.2 模型试算与实际资料测试第113-121页
    4.4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五章 动态参数控制的弹性介质地震波束偏移第122-163页
    5.1 引言第122-123页
    5.2 弹性波高斯束与矢量格林函数第123-134页
        5.2.1 弹性介质中高斯束表达式第123-126页
        5.2.2 由高斯束表征的矢量格林函数第126-129页
        5.2.3 弹性介质高斯束正演模拟第129-134页
    5.3 弹性波高斯波束偏移第134-146页
        5.3.1 弹性波场表示定理第134-135页
        5.3.2 反向矢量波场构建第135-138页
        5.3.3 成像条件第138-140页
        5.3.4 PS反射波极性校正第140-142页
        5.3.5 模型试算第142-146页
    5.4 菲涅尔束偏移第146-153页
        5.4.1 弹性介质菲涅尔束偏移公式第146-148页
        5.4.2 模型试算第148-153页
    5.5 自适应聚焦束偏移第153-161页
        5.5.1 自适应聚焦束偏移公式第154页
        5.5.2 模型试算第154-161页
    5.6 本章小结第161-163页
结论第163-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73-175页
致谢第175-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钯催化异佛尔酮选择性加氢反应研究
下一篇:含流体孔缝介质地震岩石物理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