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5页 |
1.2.1 国内外间隙泄漏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外往复泵阀球仿真及试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抽油泵充满程度及流体进泵阻力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间隙泄漏及流体过阀流动理论研究 | 第16-28页 |
2.1 柱塞与泵筒间的间隙流流动机理 | 第16-20页 |
2.1.1 柱塞与泵筒间压差漏失规律分析 | 第16-17页 |
2.1.2 柱塞与泵筒剪切漏失的规律分析 | 第17-19页 |
2.1.3 带有矩形平衡槽的间隙泄漏模型 | 第19-20页 |
2.2 间隙流动的理论计算分析 | 第20-23页 |
2.2.1 平行板间的间隙流动 | 第20-22页 |
2.2.2 环形间隙流动 | 第22-23页 |
2.3 流体进泵过程的理论研究 | 第23-26页 |
2.3.1 过阀流体连续流方程的建立 | 第23-26页 |
2.3.2 固定阀的开启程度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抽油泵间隙泄漏数值模拟及泄漏率关联特性研究 | 第28-49页 |
3.1 抽油泵柱塞与泵筒间隙泄漏模型的理论研究 | 第28-30页 |
3.1.1 间隙泄漏模型控制方程的建立 | 第28页 |
3.1.2 柱塞与泵筒间隙泄漏模型流体流动状态判断 | 第28-30页 |
3.2 抽油泵柱塞与泵筒间隙泄漏模型建立 | 第30-34页 |
3.2.1 几何模型建立 | 第30页 |
3.2.2 网格划分 | 第30-33页 |
3.2.3 网格无关性的验证 | 第33页 |
3.2.4 边界类型选择 | 第33-34页 |
3.3 间隙泄漏模型的仿真计算 | 第34-37页 |
3.3.1 间隙流数值模拟的基本假设 | 第34页 |
3.3.2 Fluent求解过程 | 第34-37页 |
3.4 间隙泄漏模型仿真结果分析及泄漏率与关键因素关联性建立 | 第37-44页 |
3.4.1 数值模拟结果的可视化处理 | 第37-39页 |
3.4.2 冲次对泄漏率的影响 | 第39-41页 |
3.4.3 间隙宽度对泄漏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4 偏心率对泄漏率的影响 | 第42页 |
3.4.5 压差对泄漏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3.5 矩形平衡槽对泄漏率的影响 | 第44-48页 |
3.5.1 矩形平衡槽的流阻机理 | 第44-47页 |
3.5.2 矩形槽个数对间隙泄漏的影响 | 第47-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抽油泵固定阀的阀隙流动数值模拟研究 | 第49-62页 |
4.1 流体过阀流动理论及阀隙流控制方程建立 | 第49-51页 |
4.2 流体通过固定阀的数值模拟 | 第51-55页 |
4.2.1 几何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51-52页 |
4.2.2 物理模型的选择 | 第52页 |
4.2.3 边界条件设置及流体物性参数的选择 | 第52-53页 |
4.2.4 数值模拟计算 | 第53-55页 |
4.3 流体过阀流动规律分析 | 第55-58页 |
4.3.1 阀隙流动规律分析 | 第55-56页 |
4.3.2 开启程度对流体过阀流动规律的影响 | 第56-58页 |
4.4 局部能量损失的敏感性分析 | 第58-61页 |
4.4.1 过阀流量对流体过阀阻力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2 原油粘度对流体过阀阻力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3 原油密度对流体过阀阻力的影响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