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电力设备运行环境监控图像人员识别模型 | 第16-30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电力设备运行环境监控图像人员识别模型 | 第16-27页 |
2.2.1 电力设备运行环境监控图像中人员的特点 | 第16-17页 |
2.2.2 电力设备运行环境监控图像中人员区域的提取 | 第17-21页 |
2.2.3 人员图像特征的提取 | 第21-23页 |
2.2.4 SVM模型描述 | 第23-27页 |
2.2.5 电力设备运行环境监控图像人员识别模型的构建 | 第27页 |
2.3 实验与分析 | 第27-29页 |
2.3.1 实验数据 | 第27-28页 |
2.3.2 评价指标 | 第28页 |
2.3.3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改进的Hough变换的电缆断裂检测模型 | 第30-42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基于改进的Hough变换的电缆断裂检测模型 | 第30-39页 |
3.2.1 断裂电缆的特点 | 第30-31页 |
3.2.2 电缆特征的提取 | 第31-37页 |
3.2.2.1 电缆监控图像增强 | 第31页 |
3.2.2.2 电缆监控图像去噪 | 第31-32页 |
3.2.2.3 电缆监控图像二值化 | 第32-34页 |
3.2.2.4 电缆边缘检测 | 第34页 |
3.2.2.5 电缆监控图像的膨胀和腐蚀 | 第34-36页 |
3.2.2.6 电缆监控图像直线检测 | 第36-37页 |
3.2.3 基于改进Hough变换的电缆断裂检测模型构建 | 第37-39页 |
3.3 实验与分析 | 第39-41页 |
3.3.1 实验数据 | 第39页 |
3.3.2 评价指标 | 第39-40页 |
3.3.3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电力设备运行环境监控图像火灾检测模型 | 第42-54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电力设备运行环境监控图像火灾检测模型 | 第42-51页 |
4.2.1 监控图像中火焰区域的特点 | 第42-43页 |
4.2.2 火焰区域的提取 | 第43-45页 |
4.2.2.1 码本背景模型 | 第43-44页 |
4.2.2.2 码本背景建模过程 | 第44页 |
4.2.2.3 利用码本模型提取监控图像前景 | 第44-45页 |
4.2.3 火焰区域预处理 | 第45页 |
4.2.4 火焰区域特征的提取 | 第45-51页 |
4.2.4.1 烟雾特征的提取 | 第45-50页 |
4.2.4.2 火焰特征的提取 | 第50-51页 |
4.2.5 模型构建 | 第51页 |
4.3 实验与分析 | 第51-52页 |
4.3.1 实验数据 | 第51-52页 |
4.3.2 评价指标 | 第52页 |
4.3.3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52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电力设备运行环境监控图像异常检测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4-62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系统整体框架 | 第54页 |
5.3 数据准备 | 第54-55页 |
5.4 系统运行效果 | 第55-60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60-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2-63页 |
6.2 下一步工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