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第一节 选题意义及背景 | 第9-10页 |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终述 | 第10页 |
| 一 文献探究法 | 第10页 |
| 二 比较探究法 | 第10页 |
| 第三节 研究重点及创新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先行行为的理论前提 | 第12-18页 |
| 第一节 形式的义务说 | 第12-14页 |
| 一 该学说的演变进程 | 第12-13页 |
| 二 从形式层面来剖析先行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第二节 实质的义务说 | 第14-18页 |
| 一 机能二分说 | 第14-15页 |
| 二 结果原因支配说 | 第15-16页 |
| 三 观点剖析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先行行为产生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的根据 | 第18-23页 |
| 第一节 理论争议 | 第18-20页 |
| 一 肯定说 | 第18-20页 |
| 二 否定说 | 第20页 |
| 第二节 先行行为成为作为义务来源的依据 | 第20-23页 |
| 一 符合刑法的任务和目的 | 第21页 |
| 二 符合犯罪的特征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先行行为的界定及范围 | 第23-36页 |
| 第一节 先行行为的界定 | 第23-25页 |
| 第二节 先行行为的范围 | 第25-36页 |
| 一 先行行为是否只局限于违法行为 | 第25-29页 |
| 二 先行行为是不是包括犯罪行为 | 第29-31页 |
| 三 先行行为是不是仅限于自己行为 | 第31-33页 |
| 四 先行行为是不是只限于作为 | 第33-34页 |
| 五 先行行为是不是局限于有责行为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我国刑法中不作为犯罪当中先行行为立法模式探究 | 第36-42页 |
| 第一节 我国刑法当中不作为犯罪之先行行为的立法现状与立法化价值 | 第36-37页 |
| 一 我国关于先行行为的立法状况 | 第36页 |
| 二 不作为犯罪先行行为立法化的首要价值是理论层面的价值。 | 第36-37页 |
| 第二节 域外立法对于不作为犯罪当中先行行为立法化规定 | 第37-39页 |
| 一 大陆法系国家(地区)关于不作为先行行为立法的规定和判例 | 第37-38页 |
| 二 英美法系国家对于先行行为的判例 | 第38-39页 |
| 第三节 我国不作为犯中先行行为立法模式的选择与操作 | 第39-42页 |
| 一 先行行为现有立法模式 | 第39-40页 |
| 二 总则单列式的合理性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个人简历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