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 第10-21页 |
1.2.1 可持续发展概述 | 第10-11页 |
1.2.2 工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 第11-12页 |
1.2.3 水泥行业生产现状 | 第12-14页 |
1.2.4 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2.5 国内外能值分析理论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 能值评价和能值—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 第23-32页 |
2.1 能值分析理论 | 第23-27页 |
2.1.1 能值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 第23-25页 |
2.1.2 能值分析步骤 | 第25-27页 |
2.2 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 | 第27-28页 |
2.2.1 生命周期评价定义 | 第27页 |
2.2.2 生命周期评价步骤 | 第27-28页 |
2.3 能值—生命周期评价(Em-LCA)方法研究 | 第28-32页 |
2.3.1 能值—生命周期评价 | 第28-30页 |
2.3.2 能值—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步骤 | 第30-32页 |
3 基于能值理论的水泥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 第32-47页 |
3.1 适于水泥生产系统的改进能值指标 | 第32-35页 |
3.1.1 改进的水泥生产系统能值评价指标体系 | 第33-34页 |
3.1.2 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影响能值 | 第34-35页 |
3.2 有、无余热发电技术水泥企业能值分析 | 第35-40页 |
3.2.1 案例研究背景 | 第35页 |
3.2.2 能值分析表 | 第35-38页 |
3.2.3 能值综合结构图 | 第38-39页 |
3.2.4 能值指标分析 | 第39-40页 |
3.3 有、无协同处置技术水泥企业能值分析 | 第40-45页 |
3.3.1 案例研究背景 | 第40页 |
3.3.2 能值分析表 | 第40-43页 |
3.3.3 能值综合结构图 | 第43-44页 |
3.3.4 能值指标分析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水泥生产子系统能值—生命周期评价 | 第47-61页 |
4.1 研究目标的确定 | 第47页 |
4.2 研究范围的确定 | 第47-48页 |
4.3 清单分析 | 第48-52页 |
4.3.1 水泥生产各工段输入物质及输出污染物 | 第48-49页 |
4.3.2 Em-LCA清单 | 第49-52页 |
4.3.3 能值—生命周期评价(Em-LCA)综合结构图 | 第52页 |
4.4 影响评价及结果解释 | 第52-60页 |
4.4.1 水泥生产各工段输入Em-LCA评价 | 第52-56页 |
4.4.2 水泥生产各工段污染物排放Em-LCA评价 | 第56页 |
4.4.3 水泥企业 Em-LCA总体分析 | 第56-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