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面对微动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1.1 基本概念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微动疲劳的发展及展望 | 第14-17页 |
1.2.1 微动疲劳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1.2.2 微动疲劳影响因素 | 第15页 |
1.2.3 微动疲劳的研究模型 | 第15-16页 |
1.2.4 微动疲劳与微动磨损的关系 | 第16-17页 |
1.2.5 微动疲劳的未来进展 | 第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微动磨损的机理 | 第19-25页 |
2.1 早期研究 | 第19-21页 |
2.2 微动磨损理论的进展 | 第21-22页 |
2.3 微动疲劳裂纹萌生位置的预测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微动疲劳实验试样设计 | 第25-35页 |
3.1 微动模型 | 第25-26页 |
3.2 微动试样设计 | 第26-29页 |
3.3 对于接触面的强度设计和加载的载荷设计 | 第29-31页 |
3.4 试验装置的装配与模型 | 第31-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模型建立和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 | 第35-71页 |
4.1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 第35-38页 |
4.1.1 Hertz接触理论 | 第35-36页 |
4.1.2 ANSYS中的接触应力分析 | 第36-38页 |
4.2 模型建立 | 第38-40页 |
4.3 不同接触面积下微动模型的应力分析 | 第40-43页 |
4.4 接触面应力强度和应力强度幅度 | 第43-52页 |
4.5 接触面X、Y、XY方向应力分布情况 | 第52-62页 |
4.6 接触面应变和应力曲线图 | 第62-65页 |
4.7 裂纹扩展方向的判断 | 第65-6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接触面对微动疲劳寿命的实验研究探讨 | 第71-79页 |
5.1 实验方法与原理 | 第71-72页 |
5.1.1 实验方案 | 第71页 |
5.1.2 实验原理 | 第71-72页 |
5.2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72-78页 |
5.2.1 试样磨损的探讨 | 第72-75页 |
5.2.2 微动疲劳裂纹断裂 | 第75页 |
5.2.3 不同接触面积下的疲劳寿命探讨 | 第75-7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研究结果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79页 |
6.2 创新点 | 第79-80页 |
6.3 展望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