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镍基催化剂在苯酚加氢反应中载体效应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1页
    1.1 引言第9页
    1.2 生物质能源简介第9-10页
    1.3 反应底物及其产物介绍第10-12页
        1.3.1 苯酚第10-11页
        1.3.2 环己醇第11页
        1.3.3 环己酮第11-12页
        1.3.4 环己烷第12页
    1.4 苯酚加氢脱氧催化剂的使用现状第12-16页
        1.4.1 硫化物催化剂第12-13页
        1.4.2 Ni系催化剂第13-14页
        1.4.3 贵金属催化剂第14-15页
        1.4.4 非晶态催化剂第15-16页
        1.4.5 离子型液体催化剂第16页
    1.5 苯酚加氢反应概述第16-18页
        1.5.1 苯酚超临界体系加氢第17-18页
        1.5.2 苯酚液相加氢还原体系第18页
    1.6 催化剂的制备第18-19页
        1.6.1 浸渍法第18-19页
        1.6.2 水热合成法第19页
        1.6.3 沉淀法第19页
    1.7 催化剂载体第19页
    1.8 本论文的工作设想第19-20页
    1.9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1-26页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1-22页
        2.1.1 实验试剂第21页
        2.1.2 实验仪器第21-22页
    2.2 催化剂制备第22-23页
        2.2.1 载体的制备第22-23页
        2.2.2 浸渍法制备催化剂第23页
    2.3 催化剂表征方法简介第23-24页
        2.3.1 N_2-吸附第23页
        2.3.2 X-射线衍射(XRD)第23页
        2.3.3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23-24页
        2.3.4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第24页
    2.4 催化剂加氢还原性能评价第24-26页
第三章 分子筛载体对镍基催化剂在苯酚高压加氢中的影响第26-38页
    3.1 前言第26页
    3.2 催化剂的表征第26-35页
        3.2.1 N_2-物理吸附结果第26-32页
            3.2.1.1 Ni/HZSM-5、Ni/HY和Ni/TS-1 催化剂第26-28页
            3.2.1.2 HY载体和Ni/HY催化剂第28-29页
            3.2.1.3 TS-1 载体和Ni/TS-1 催化剂第29-31页
            3.2.1.4 HZSM-5 载体和Ni/HZSM-5 催化剂第31-32页
        3.2.2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32-33页
        3.2.3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第33-34页
        3.2.4 X-射线衍射(XRD)第34-35页
    3.3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35-36页
    3.4 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金属氧化物载体对镍基催化剂在苯酚高压加氢中的影响第38-50页
    4.1 前言第38页
    4.2 催化剂的表征第38-47页
        4.2.1 N_2-物理吸附结果第38-44页
            4.2.1.1 Ni/Al_2O、Ni/ZrO_2和Ni/CeO_2催化剂第38-40页
            4.2.1.2 Al_2O_3载体和Ni/ Al_2O_3催化剂第40-41页
            4.2.1.3 CeO_2载体和Ni/ CeO_2催化剂第41-43页
            4.2.1.4 ZrO_2载体和Ni/ZrO_2催化剂第43-44页
        4.2.2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44-45页
        4.2.3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第45-46页
        4.2.4 X-射线衍射(XRD)第46-47页
    4.3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47-48页
    4.4 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5.1 结论第50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负载手性Macmillan催化剂毛发状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
下一篇:1,3-偶极环加成反应构建新型螺杂环化合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