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1.1 农用杀菌剂概况 | 第12-13页 |
1.2 杀菌剂毒性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两栖类生物的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2 杀菌剂对热带爪蟾胚胎的致死效应 | 第17-2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2.1.1 试剂和溶液 | 第17-19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页 |
2.1.3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 第19页 |
2.1.4 胚胎获取 | 第19-20页 |
2.1.5 胚胎的暴露试验 | 第20-21页 |
2.1.6 形态学观察与相关指标测量 | 第21页 |
2.1.7 数据统计 | 第21页 |
2.2 结果 | 第21-26页 |
2.2.1 暴露实际浓度的确定 | 第21-23页 |
2.2.2 杀菌剂暴露对胚胎存活率的影响 | 第23-25页 |
2.2.3 杀菌剂暴露对爪蟾胚胎体长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 讨论 | 第26-29页 |
3 杀菌剂对热带爪蟾胚胎的致畸效应 | 第29-4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3.1.1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3.1.2 胚胎获取 | 第29页 |
3.1.3 胚胎的暴露试验 | 第29-30页 |
3.1.4 形态学观察与相关指标测量 | 第30页 |
3.1.5 数据统计 | 第30页 |
3.2 结果 | 第30-41页 |
3.2.1 strobilurin杀菌剂的致畸效应 | 第30-32页 |
3.2.2 SDHI杀菌剂的致畸效应 | 第32-34页 |
3.2.3 三唑类杀菌剂对爪蟾胚胎形态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4 三类杀菌剂诱发爪蟾胚胎的畸形表型 | 第36-39页 |
3.2.5 三类杀菌剂诱发胚胎致畸效应的浓度水平 | 第39-41页 |
3.3 讨论 | 第41-43页 |
4 杀菌剂联合暴露对热带爪蟾胚胎的影响 | 第43-5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4.1.1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4.1.2 浓度设置 | 第43-44页 |
4.1.3 胚胎获取 | 第44-45页 |
4.1.4 胚胎的暴露试验 | 第45页 |
4.1.5 形态学观察与相关指标测量 | 第45页 |
4.1.6 数据统计 | 第45页 |
4.2 结果 | 第45-57页 |
4.2.1 Strobilurin杀菌剂联合暴露对爪蟾胚胎的发育毒性 | 第45-48页 |
4.2.2 SDHI杀菌剂联合暴露对爪蟾胚胎的毒性 | 第48-51页 |
4.2.3 Strobilurin和SDHI杀菌剂联合暴露对热带爪蟾胚胎的毒性 | 第51-55页 |
4.2.4 杀菌剂联合暴露毒性作用评价 | 第55-57页 |
4.3 讨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