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西部地区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信息产业内部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分析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1 导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5-17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21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7-19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9-20页
        1.3.3 述评第20-21页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1 技术路线第21页
        1.4.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6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第23-24页
        1.6.1 可能的创新第23页
        1.6.2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23-24页
2 理论基础第24-30页
    2.1 概念界定第24-27页
        2.1.1 信息产业第24-25页
        2.1.2 信息产业技术进步第25-27页
    2.2 理论基础第27-30页
        2.2.1 技术创新理论第27页
        2.2.2 就业理论第27-30页
3 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信息产业内部劳动力就业影响的机理分析第30-36页
    3.1 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影响信息产业内部劳动力就业规模的作用机理第30-33页
        3.1.1 信息产业技术进步的破坏效应第30-32页
        3.1.2 信息产业技术进步的补偿效应第32-33页
    3.2 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影响信息产业内部就业结构的作用机理第33-34页
        3.2.1 产业结构效应第33-34页
        3.2.2 劳动力素质结构效应第34页
    3.3 本章小结第34-36页
4 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及信息产业内部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分析第36-45页
    4.1 数据来源第36页
    4.2 西部地区信息产业技术进步的现状分析第36-39页
        4.2.1 信息产业技术进步的发展态势第36-38页
        4.2.2 信息产业技术进步的特征第38-39页
        4.2.3 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第39页
    4.3 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内部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分析第39-44页
        4.3.1 劳动力就业规模的变化特征第39-42页
        4.3.2 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特征第42页
        4.3.3 劳动力工资及技能的变化特征第42-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5 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信息产业内部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5-55页
    5.1 信息产业技术进步的测算第45-49页
        5.1.1 Malmquist指数模型第45-46页
        5.1.3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46-49页
    5.2 实证分析第49-50页
        5.2.1 计量模型的构建第49-50页
        5.2.2 变量选取第50页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50-53页
        5.3.1 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规模的影响分析第50-52页
        5.3.2 信息产业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分析第52-53页
    5.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6 结论、建议与展望第55-59页
    6.1 结论第55-56页
    6.2 政策建议第56-57页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第57-59页
        6.3.1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57-58页
        6.3.2 研究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攻硕期间发表论文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发展水平时空差异研究
下一篇:竞业限制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