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7-9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7页 |
1.1.1 现实依据 | 第7页 |
1.1.2 理论依据 | 第7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7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7-9页 |
1.2.1 文献资料法 | 第7-8页 |
1.2.2 逻辑推理法 | 第8-9页 |
第2章 我国体育美学研究状况简述 | 第9-13页 |
2.1 我国学者对体育美的认识回顾 | 第9-10页 |
2.2 关于体育美学学科建设的探讨 | 第10-11页 |
2.3 体育美学的具体分析应用 | 第11-13页 |
第3章 生命哲学与生命美学概述 | 第13-18页 |
3.1 经典生命哲学简述 | 第13页 |
3.2 马克思哲学中的生命活动 | 第13-14页 |
3.3 米歇尔·亨利对生命的认识 | 第14-15页 |
3.4 经典生命美学简述 | 第15-17页 |
3.5 中国古典生命美学思想 | 第17-18页 |
第4章 体育的生命美学特性 | 第18-21页 |
4.1 体育的有机审美特性 | 第18页 |
4.2 体育的运动审美特性 | 第18-19页 |
4.3 体育的节奏审美特性 | 第19-20页 |
4.4 体育审美的新陈代谢性 | 第20-21页 |
第5章 作为生命美形式的体育 | 第21-25页 |
5.1 体育是一种生命审美活动 | 第21页 |
5.2 体育生命审美属性的微观分析 | 第21-23页 |
5.3 体育生命审美属性的社会化分析 | 第23-25页 |
第6章 体育审美中的身体之维 | 第25-29页 |
6.1 身体即完整的生命 | 第25页 |
6.2 身体感知在体育审美的重要作用 | 第25-26页 |
6.3 身体经验在体育审美中的作用 | 第26-27页 |
6.4 身体意识在体育审美中的作用 | 第27-29页 |
第7章 体育美:一种超越性的人文维度 | 第29-35页 |
7.1 科学和人文——人的悖论性存在在人类文化上的展示 | 第29-30页 |
7.2 体育美——超越性的人文维度 | 第30-32页 |
7.2.1 体育产生的“拱肩”效应 | 第30-31页 |
7.2.2 “拱肩”效应背后的“新感性” | 第31-32页 |
7.3 体育美的超越性人文价值表现 | 第32-35页 |
7.3.1 体育美对社会人的生活质量的提升价值 | 第32-34页 |
7.3.2 体育美在体育系统中的灵魂指引作用 | 第34-35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