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1 研究范围 | 第13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美剧与韩剧在国内的传播历程 | 第15-21页 |
1.1 美剧在我国的传播 | 第15-17页 |
1.1.1 80至90年代初主流电视台引进译制 | 第15-16页 |
1.1.2 90年代中期VCD、DVD传播 | 第16页 |
1.1.3 21世纪美剧在网络的热播 | 第16-17页 |
1.2 韩剧在我国的传播 | 第17-19页 |
1.2.1 1993-1998 年韩剧在央视“登陆” | 第17页 |
1.2.2 1999-2005 年逐级升温引发首次高潮 | 第17-18页 |
1.2.3 2006-2010 年荧屏“遇冷”致收视低迷 | 第18页 |
1.2.4 2011-2015 年韩剧“升级”,高潮迭起 | 第18-19页 |
1.3 美剧、韩剧带来的影响 | 第19-21页 |
1.3.1 涌现大量“国外设计,中国制造”的翻拍剧 | 第19-20页 |
1.3.2 文化贸易逆差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美剧、韩剧在国内传播的社会语境 | 第21-30页 |
2.1 政府对境外剧引进播放的政策变化 | 第21-24页 |
2.1.1 1979-2004 年从鼓励引进到限制播出 | 第21-22页 |
2.1.2 2005-2015 年政策推动境外剧版权合法化 | 第22-24页 |
2.2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共同推进 | 第24-26页 |
2.2.1 电视媒体的推广 | 第24-25页 |
2.2.2 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 第25-26页 |
2.3 文化的同源性与差异性 | 第26-30页 |
2.3.1 美国的低语境文化 | 第26-27页 |
2.3.2 韩剧带来的“文化示范” | 第27-30页 |
第三章 美剧、韩剧在我国的传播内容 | 第30-40页 |
3.1 美国电视剧的类型 | 第30-31页 |
3.1.1 情景喜剧 | 第30页 |
3.1.2 情景系列剧 | 第30-31页 |
3.2 韩国电视剧的类型 | 第31-32页 |
3.2.1 连续剧与日日连续剧 | 第31页 |
3.2.2 迷你电视剧 | 第31-32页 |
3.3 美剧与韩剧叙事策略的特点 | 第32-36页 |
3.3.1 人物设置两极化与人物设置类型化 | 第32-33页 |
3.3.2 弹性叙事与线性叙事 | 第33-35页 |
3.3.3 悬念突出与悬念性差 | 第35-36页 |
3.4 美剧与韩剧中体现的主流文化价值观 | 第36-40页 |
3.4.1 个人主义与注重家庭 | 第36-37页 |
3.4.2 本性释放与友善纯真 | 第37-38页 |
3.4.3 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美剧、韩剧在国内的传播模式 | 第40-49页 |
4.1 美剧、韩剧在我国电视上的传播模式 | 第40-42页 |
4.1.1 美剧、韩剧的线性传播模式 | 第40-41页 |
4.1.2 传播环境对电视荧屏上美剧、韩剧的冲击 | 第41-42页 |
4.2 美剧、韩剧在我国网络上的传播模式 | 第42-49页 |
4.2.1 字幕组对美剧、韩剧的传播 | 第43-45页 |
4.2.2 视频网站对美剧、韩剧的传播 | 第45-47页 |
4.2.3 受众对美剧、韩剧的传播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对我国电视剧对外传播的建议 | 第49-55页 |
5.1 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的功能 | 第49-52页 |
5.1.1 鼓励我国网络自制剧的优质发展 | 第49-51页 |
5.1.2 主动利用国外的网络媒体 | 第51-52页 |
5.2 兼顾电视剧的文化性和商业性 | 第52-55页 |
5.2.1 升华传统文化,诠释现代文化 | 第52-53页 |
5.2.2 着力打造品牌文化 | 第53-54页 |
5.2.3 延伸文化产业链,挖掘经济价值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