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第一章 CEPA签订与香港电影产业发展 | 第17-36页 |
一、CEPA签订对香港电影产业结构的影响 | 第17-25页 |
1. CEPA签订前香港电影的产业结构 | 第17-23页 |
2. CEPA签订后香港电影的产业结构 | 第23-25页 |
二、香港文化与港人身份认同的变迁 | 第25-28页 |
1. CEPA签署前后香港的文化变迁 | 第25-27页 |
2. CEPA前后港人身份认同的变化 | 第27-28页 |
三、CEPA签订与香港类型电影创作 | 第28-36页 |
1. 香港类型片的文化背景 | 第29-30页 |
2. 香港类型片的历史源流 | 第30-32页 |
3. CEPA与香港类型片的创作嬗变 | 第32-36页 |
第二章 CEPA签订前后香港警匪电影发展脉络 | 第36-47页 |
一、时代特点鲜明的香港警匪电影 | 第36-42页 |
1. 20世纪 50~70年代:香港警匪电影的发轫期 | 第36-37页 |
2. 20世纪80年代:喜剧、英雄元素与香港警匪电影的融汇 | 第37-38页 |
3. 20世纪90年代:传记、科幻类香港警匪电影的异军突起 | 第38-40页 |
4. 21世纪:走向融合的香港警匪电影 | 第40-42页 |
二、CEPA签订与香港警匪电影警察形象变迁 | 第42-47页 |
1. 20世纪80年代:阳光、正面警察形象的树立 | 第42-43页 |
2. 20世纪90年代:黑色的人生轨迹与价值的迷失 | 第43-45页 |
3. 21世纪:向日常本色回归的警察形象 | 第45-47页 |
第三章 CEPA签订后香港警匪电影叙事策略的转变 | 第47-73页 |
一、叙事主题的转变 | 第47-58页 |
1. 从江湖叙事到政治主题 | 第47-50页 |
2. 从动作展示到心理探寻 | 第50-55页 |
3. 从奇观追求到日常书写 | 第55-58页 |
二、叙事话语的转变 | 第58-73页 |
1. 叙事时间:从直线时间到网状时间 | 第59-63页 |
2. 叙事角度:从全知叙事到多重叙事角度 | 第63-68页 |
3. 叙事结构:从因果线性结构到多元立体结构 | 第68-73页 |
第四章 CEPA签订后香港警匪电影与内地电影的融合互补 | 第73-86页 |
一、内地电影对香港警匪电影的启示 | 第73-77页 |
1. 香港商业文化与欲望投射机制 | 第73-74页 |
2. 香港警匪电影的欲望叙事 | 第74-76页 |
3. 从欲望叙事到家国叙事的转向 | 第76-77页 |
二、香港警匪电影制作体制对内地电影的影响 | 第77-86页 |
1. 香港警匪电影制作与内地类型电影体系的建立 | 第77-80页 |
2. 香港警匪电影的发行、放映体制对内地的影响 | 第80-83页 |
3. 香港警匪电影明星体制对内地电影的影响 | 第83-86页 |
结语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