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11-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3页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3-22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2.1.1 资料对象 | 第13页 |
2.1.2 纳入筛查对象的标准 | 第13页 |
2.1.3 排除筛查对象的标准 | 第13页 |
2.1.4 分组标准 | 第13-14页 |
2.2 检测试剂及仪器 | 第14-15页 |
2.2.1 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所需试剂及仪器 | 第14页 |
2.2.2 TCT检测的试剂及仪器 | 第14-15页 |
2.2.3 HPV E6蛋白检测的试剂及仪器 | 第1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5-21页 |
2.3.1 样本采集 | 第15-16页 |
2.3.2 样本处理 | 第16-21页 |
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21-22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2-27页 |
3.1 一般资料 | 第22页 |
3.2 不同病变类型患者HPV DNA的检测情况 | 第22-23页 |
3.3 HPV DNA检测的诊断效能 | 第23页 |
3.4 不同病变类型患者E6蛋白的检测情况 | 第23页 |
3.5 HPV E6蛋白检测的诊断效能 | 第23-24页 |
3.6 单独使用HPV E6蛋白检测、HPV DNA检测与联合检测结果比较 | 第24-25页 |
3.7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指标 | 第25-2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7-31页 |
4.1 两种检测方法对宫颈病变临床预测指标的比较 | 第28页 |
4.2 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检测高危HPV DNA的优缺点 | 第28-29页 |
4.3 HPV E6蛋白的检测原理 | 第29页 |
4.4 HPV E6蛋白的概念及与宫颈癌的关系 | 第29-30页 |
4.5 HPV E6蛋白检测的优缺点 | 第30-3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7页 |
综述 | 第3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