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14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9-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4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3-24页 |
1.5.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3页 |
1.5.2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23-24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24-29页 |
2.1 人口集聚与城镇化的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2.1.1 人口集聚的内涵及特征 | 第24页 |
2.1.2 城镇化的内涵及特征 | 第24-25页 |
2.1.3 人口集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 第25页 |
2.2 人口集聚与城镇化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 | 第25-27页 |
2.2.1 人口集聚对城镇化的作用机制 | 第26页 |
2.2.2 城镇化对人口集聚的作用机制 | 第26-27页 |
2.3 人口集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相关基础理论 | 第27-29页 |
2.3.1 人口容量承载力理论 | 第27页 |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2.3.3 城镇化和城市化理论 | 第28-29页 |
第3章 人口集聚与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32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9页 |
3.2 人口集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0页 |
3.3 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2页 |
第4章 人口集聚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测算 | 第32-36页 |
4.1 数据收集和预处理 | 第32页 |
4.2 我国人口集聚水平测算 | 第32-34页 |
4.3 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测算 | 第34-36页 |
第5章 人口集聚与城镇化协调度分析 | 第36-44页 |
5.1 人口集聚与城镇化协调度模型构建 | 第36-38页 |
5.1.1 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5.1.2 耦合协调度等级的划分及内涵 | 第37-38页 |
5.2 人口集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38-44页 |
5.2.1 我国各省区人口集聚指数分析 | 第38-39页 |
5.2.2 我国各省区城镇化指数分析 | 第39-41页 |
5.2.3 我国各省区人口集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测度 | 第41-42页 |
5.2.4 我国各省区人口集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分析 | 第42-44页 |
第6章 结论及提高人口集聚与城镇化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 第44-46页 |
6.1 全文结论 | 第44页 |
6.2 提高人口集聚与城镇化协调度的对策建议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