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臂塔式起重机动态特性及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动臂塔机发展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塔机的分类及应用 | 第13-14页 |
1.2.2 国外动臂塔机的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动臂塔机的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2.4 动臂塔机的移动配重技术 | 第17-18页 |
1.2.5 动臂塔机的防后倾装置 | 第18-19页 |
1.2.6 动臂塔机的发展前景 | 第19页 |
1.3 动臂塔机动态性能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2 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0-21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23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动臂塔机的静力学分析 | 第24-46页 |
2.1 动臂塔机概述 | 第24-28页 |
2.1.1 动臂塔机的结构 | 第24-25页 |
2.1.2 动臂塔机承受的载荷 | 第25-27页 |
2.1.3 载荷处理 | 第27-28页 |
2.2 动臂塔机静力学分析 | 第28-32页 |
2.2.1 强度分析 | 第28页 |
2.2.2 塔身稳定性分析 | 第28-29页 |
2.2.3 塔身静刚度分析 | 第29-32页 |
2.3 动臂塔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2.3.1 动臂塔机的结构参数 | 第32-33页 |
2.3.2 动臂塔机的有限元模型 | 第33-35页 |
2.4 风载荷对动臂塔机强度的影响 | 第35-40页 |
2.4.1 工作状态风载荷计算 | 第35-36页 |
2.4.2 非工作状态风载荷计算 | 第36页 |
2.4.3 风载荷作用下的应力计算 | 第36-37页 |
2.4.4 工作状态风载荷对动臂塔机的强度影响 | 第37-38页 |
2.4.5 非工作状态风载荷对动臂塔机的强度影响 | 第38-39页 |
2.4.6 风载荷对动臂塔机强度的影响规律 | 第39-40页 |
2.5 塔身稳定性计算 | 第40-43页 |
2.5.1 不平衡力矩 | 第40-41页 |
2.5.2 横向载荷引起的弯矩 | 第41页 |
2.5.3 塔身截面特性参数 | 第41-42页 |
2.5.4 塔身整体稳定性 | 第42-43页 |
2.6 塔身静刚度计算 | 第43-4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动臂塔机的动态特性分析 | 第46-64页 |
3.1 动臂塔机动刚度概述 | 第46-47页 |
3.1.1 动臂塔机动刚度概念 | 第46页 |
3.1.2 动臂塔机的动力学建模方法 | 第46-47页 |
3.2 动臂塔机动刚度计算 | 第47-50页 |
3.2.1 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 第47-49页 |
3.2.2 三质量三自由度系统 | 第49-50页 |
3.2.3 有限元法动力学模型 | 第50页 |
3.3 动力学模型实例求解 | 第50-57页 |
3.3.1 三质量三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计算 | 第50-51页 |
3.3.2 有限元模型固有频率计算 | 第51-54页 |
3.3.3 动臂塔机主振型 | 第54-57页 |
3.4 动臂塔机谐响应分析 | 第57-63页 |
3.4.1 谐响应分析原理 | 第57-59页 |
3.4.2 动臂塔机谐响应分析 | 第59-63页 |
3.4.2.1 Y方向激励 | 第59-60页 |
3.4.2.2 X方向激励 | 第60-62页 |
3.4.2.3 Z方向激励 | 第62-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动臂塔机的实际工况下动响应分析 | 第64-78页 |
4.1 动臂塔机的工作过程分析 | 第64页 |
4.2 典型工况载荷特性分析 | 第64-67页 |
4.2.1 载荷离地起升工况 | 第64-66页 |
4.2.2 下降制动卸载工况 | 第66页 |
4.2.3 先起升后回转工况 | 第66-67页 |
4.3 阻尼的选取 | 第67-68页 |
4.4 动臂塔机动态特性分析 | 第68-76页 |
4.4.1 载荷离地起升工况计算 | 第68-71页 |
4.4.2 下降制动卸载工况计算 | 第71页 |
4.4.3 先起升后回转工况计算 | 第71-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地震载荷对动臂塔机的影响分析 | 第78-98页 |
5.1 地震载荷对塔机的危害 | 第78页 |
5.2 动臂塔机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 第78-79页 |
5.2.1 动力时程分析法 | 第78-79页 |
5.2.2 反应谱法 | 第79页 |
5.3 动臂塔机的地震时程分析 | 第79-92页 |
5.3.1 时程分析计算原理 | 第79-80页 |
5.3.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80-81页 |
5.3.3 三向地震波时程分析 | 第81-88页 |
5.3.4 单向地震波时程分析 | 第88-92页 |
5.4 地震谱分析 | 第92-96页 |
5.4.1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 第92-93页 |
5.4.2 地震谱计算 | 第93页 |
5.4.3 谱响应分析 | 第93-9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六章 动臂塔机的动态优化设计 | 第98-108页 |
6.1 动态优化设计 | 第98-99页 |
6.1.1 动态优化设计方法 | 第98页 |
6.1.2 动态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98-99页 |
6.2 灵敏度分析 | 第99-100页 |
6.3 动臂塔机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100-103页 |
6.3.1 设计变量 | 第100页 |
6.3.2 目标函数 | 第100-101页 |
6.3.3 约束条件 | 第101-103页 |
6.4 动臂塔机优化设计结果 | 第103-10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08-110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08-109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09页 |
7.3 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