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青岛市美丽城市建设评价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前言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4-16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美丽城市的内涵第16-22页
    2.1 相关理论基础第16-19页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6-17页
        2.1.2 生态城市理论第17-18页
        2.1.3 生态文明城市第18-19页
    2.2 美丽城市的内涵第19-21页
        2.2.1 美丽城市的定义第19-20页
        2.2.2 美丽城市的特征第20-21页
    2.3 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青岛市美丽城市建设现状第22-34页
    3.1 青岛市概况第22页
    3.2 青岛市美丽城市建设现状第22-33页
        3.2.1 青岛市经济发展状况第22-25页
        3.2.2 青岛市环境建设状况第25-27页
        3.2.3 青岛市文化建设状况第27-29页
        3.2.4 青岛市社会发展状况第29-32页
        3.2.5 青岛市制度建设状况第32-33页
    3.3 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青岛市美丽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第34-42页
    4.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思路第34-35页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34页
        4.1.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第34-35页
    4.2 评价指标逻辑框架第35-37页
    4.3 美丽城市评价指标的具体涵义解释第37-40页
        4.3.1 环境友好美指标第37-38页
        4.3.2 经济发展美指标第38页
        4.3.3 文化崇尚美指标第38-39页
        4.3.4 社会和谐美指标第39-40页
        4.3.5 制度支撑美指标第40页
    4.4 小结第40-42页
第5章 青岛市美丽城市建设评价第42-67页
    5.1 评价模型优选与步骤第42-43页
        5.1.1 评价模型优选第42页
        5.1.2 评价的基本步骤第42-43页
    5.2 评价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第43页
    5.3 评价指标赋权第43-50页
        5.3.1 赋权方法选择第43页
        5.3.2 一二级指标赋权第43-46页
        5.3.3 三级指标赋权第46-50页
    5.4 模糊综合评价第50-64页
        5.4.1 因素集与评语集第50页
        5.4.2 单因素评价第50-52页
        5.4.3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第52-60页
        5.4.4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第60-63页
        5.4.5 三级模糊综合评价第63-64页
    5.5 评价结果分析第64-66页
    5.6 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青岛市美丽城市建设对策第67-72页
    6.1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第67-68页
    6.2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能源节约使用第68-69页
    6.3 推动文化设施建设和居民文化消费第69页
    6.4 推进社会就业与生活保障体系建设第69-70页
    6.5 提高民生支持与发展支持力度第70-71页
    6.6 小结第71-72页
第7章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复杂网络抗毁性建模与分析
下一篇: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复杂网络社区发现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