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负载型LaxCe1-xMnOn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化甲苯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7页
    1.1 挥发性有机废气来源及危害第10-11页
    1.2 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第11-15页
        1.2.1 液体吸收法第11页
        1.2.2 吸附法第11-12页
        1.2.3 生物法第12-15页
    1.3 催化燃烧技术研究现状第15-24页
        1.3.1 贵金属类催化剂第16-18页
        1.3.2 非贵金属催化剂第18-24页
    1.4 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4-26页
        1.4.1 论文研究目的第24-25页
        1.4.2 论文研究内容第25-26页
    1.5 论文创新性第26-27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第27-33页
    2.1 实验材料第27-28页
    2.2 催化剂的制备第28-33页
        2.2.1 催化剂的制备第28-29页
        2.2.2 催化剂表征第29页
        2.2.3 催化剂活性测试第29-33页
第三章 La_xCe_(1-x)MnO_n/γ-Al_2O_3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燃烧性能研究第33-43页
    3.1 实验部分第33页
        3.1.1 催化剂的制备第33页
        3.1.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33页
        3.1.3 催化剂的表征第33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3-42页
        3.2.1 活性组分La、Ce、Mn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33-35页
        3.2.2 焙烧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35-36页
        3.2.3 活性组分配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36-37页
        3.2.4 La_xCe_(1-x)MnO_n/γ-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第37-39页
        3.2.5 不同甲苯进气浓度对催化效率影响第39-40页
        3.2.6 空速对催化效率影响第40-41页
        3.2.7 催化剂使用时间对催化效率影响第41-42页
    3.3 结论第42-43页
第四章 La_xCe_(1-x)MnO_n/HY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燃烧性能研究第43-54页
    4.1 实验部分第43页
        4.1.1 催化剂的制备第43页
        4.1.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43页
        4.1.3 催化剂的表征第43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3-53页
        4.2.1 活性组分La、Ce、Mn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43-45页
        4.2.2 焙烧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45-46页
        4.2.3 活性组分配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46-47页
        4.2.4 La_xCe_(1-x)MnO_n/HY催化剂的表征第47-49页
        4.2.5 不同甲苯进气浓度对催化效率影响第49-51页
        4.2.6 空速对催化效率影响第51-52页
        4.2.7 催化剂使用时间对催化效率影响第52-53页
    4.3 结论第53-54页
第五章 La_xCe_(1-x)MnO_n/MOR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燃烧性能研究第54-65页
    5.1 实验部分第54页
        5.1.1 催化剂的制备第54页
        5.1.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54页
        5.1.3 催化剂的表征第54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54-64页
        5.2.1 活性组分La、Ce、Mn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54-56页
        5.2.2 焙烧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56-57页
        5.2.3 活性组分配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57-58页
        5.2.4 La_xCe_(1-x)MnO_n/MOR催化剂的表征第58-60页
        5.2.5 不同甲苯进气浓度对催化效率影响第60-62页
        5.2.6 空速对催化效率影响第62-63页
        5.2.7 催化剂使用时间对催化效率影响第63-64页
    5.3 结论第64-65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65-67页
    6.1 结论第65-66页
    6.2 建议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的RTF模型理论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临汾市食物中滴滴涕和六六六的残留水平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