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

苏里格气田苏28井区山1段沉积相与砂体展布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4页
    1.1 论文选题来源第7页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第7页
    1.3 研究现状第7-10页
        1.3.1 苏里格气田气藏地质研究现状第7-8页
        1.3.2 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现状第8-10页
    1.4 研究范围及内容第10-14页
        1.4.1 研究范围第10-11页
        1.4.2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3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2页
        1.4.4 完成的工作量第12-14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4-27页
    2.1 区域构造背景第14-15页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15-19页
        2.2.1 区域地层概况第15-16页
        2.2.2 研究区地层划分和对比第16-19页
    2.3 构造特征第19-27页
        2.3.1 小幅度构造总体特征第19-20页
        2.3.2 小幅度构造样式第20-27页
第3章 沉积相与砂体展布研究第27-54页
    3.1 沉积相标志第27-31页
        3.1.1 岩性标志第27页
        3.1.2 沉积构造标志第27-29页
        3.1.3 古生物化石第29页
        3.1.4 粒度特征第29页
        3.1.5 测井相标志第29-30页
        3.1.6 垂向层序和剖面结构第30-31页
    3.2 沉积相类型和特征第31-36页
        3.2.1 分流河道第33-34页
        3.2.2 次河道第34-35页
        3.2.3 堤岸沉积第35页
        3.2.4 分流河道间第35-36页
    3.3 连井剖面沉积相和砂体特征第36-39页
    3.4 沉积相模式和储集砂体精细描述第39-41页
        3.4.1 沉积模式概貌第39-40页
        3.4.2 山1段曲流河三角洲平原沉积模式第40-41页
    3.5 储集砂体定量化研究第41-44页
        3.5.1 河道规模的判断第41页
        3.5.2 点坝规模的判断第41-44页
    3.6 沉积相和砂体展布第44-54页
        3.6.1 沉积相平面图的编制方法第44-45页
        3.6.2 单井沉积微相划分举例第45-46页
        3.6.3 编制沉积相平面图原则第46页
        3.6.4 沉积相和砂体展布第46-54页
第4章 储层分布规律第54-62页
    4.1 储层分布规律第54-56页
        4.1.1 有效储层纵向上分布特征第54-56页
        4.1.2 有效储层平面上分布特征第56页
    4.2 储层的非均质性第56-62页
        4.2.1 垂向非均质性第60页
        4.2.2 平面非均质性第60-61页
        4.2.3 层内非均质性第61-62页
第5章 开发有利区评价与筛选第62-67页
    5.1 开发区评价与筛选的标准第62-63页
    5.2 有利区评价和筛选第63-67页
第6章 结论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王家岗油田东部地区沙四段沉积体系研究
下一篇:哈六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