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亿诗学批评考论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2页 |
第一章 乔亿诗学批评思想渊源背景考略 | 第12-27页 |
第一节 乔亿深厚的家学渊源 | 第12-18页 |
一、乔氏家学的开创者——乔可聘 | 第13-14页 |
二、乔氏家学的发扬者——乔莱 | 第14-16页 |
三、乔氏家学的承继者——乔崇烈、乔崇修 | 第16-18页 |
第二节 乔亿文学交游中的诗学影响 | 第18-23页 |
一、乔亿与沈德潜 | 第18-20页 |
二、乔亿与沈起元 | 第20-22页 |
三、乔亿与方观承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乔亿与清代前中期诗坛 | 第23-27页 |
第二章 乔亿的历代诗歌批评 | 第27-66页 |
第一节 乔亿的先秦两汉诗歌批评 | 第27-34页 |
一、乔亿的先秦诗歌批评 | 第28-31页 |
二、乔亿的两汉诗歌批评 | 第31-34页 |
第二节 乔亿的魏晋南北朝诗歌批评 | 第34-44页 |
一、乔亿的魏晋诗歌批评 | 第35-40页 |
二、乔亿的南北朝诗歌批评 | 第40-44页 |
第三节 乔亿的唐代诗歌批评 | 第44-66页 |
一、乔亿的初唐诗歌批评 | 第45-47页 |
二、乔亿的盛唐诗歌批评 | 第47-53页 |
三、乔亿的中、晚唐诗歌批评 | 第53-62页 |
四、乔亿的宋、元、明诗歌批评 | 第62-66页 |
第三章 乔亿的诗学批评观 | 第66-77页 |
第一节 诗教为本、人格为重 | 第66-69页 |
第二节 诗贵学古,重在创新 | 第69-72页 |
第三节 性情为体,崇尚真趣 | 第72-75页 |
第四节 着意全篇,强调自然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