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姜黄4CL和CURS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11-23页
    1.1 姜黄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第11-13页
    1.2 姜黄素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 4CL基因研究进展第15-17页
        1.3.1 4CL基因家族的研究第15页
        1.3.2 4CL基因组织表达特异性研究第15-16页
        1.3.3 4CL基因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研究第16-17页
    1.4 CURS基因的研究第17-18页
    1.5 主要技术原理第18-20页
        1.5.1 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第18-19页
        1.5.2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第19-20页
    1.6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第20-23页
第2章 姜黄 4CL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第23-61页
    2.1 实验材料与设计第23-25页
        2.1.1 植物材料第23-24页
        2.1.2 实验设计第24页
        2.1.3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24-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38页
        2.2.1 RNA的提取第25-26页
        2.2.2 姜黄RNA的纯化第26-27页
        2.2.3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27页
        2.2.4 4CL基因保守区片段的扩增和检测第27-28页
        2.2.5 4CL保守区目的基因片段回收第28-29页
        2.2.6 4CL基因保守区片段重组入质粒载体第29-30页
        2.2.7 阳性克隆的筛选第30-31页
        2.2.8 基因序列测定及结果分析第31页
        2.2.9 4CL基因 3’端获得第31-33页
        2.2.10 4CL基因 5’端获得第33-37页
        2.2.11 4CL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7页
        2.2.12 4CL基因不同组织部位表达模式分析第37-38页
        2.2.13 4CL基因在NaCl胁迫、SNP作用下表达模式分析第3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8-58页
        2.3.1 姜黄 4CL基因的克隆第38-44页
            2.3.1.1 姜黄 4CL基因保守区的克隆第38-41页
            2.3.1.2 姜黄 4CL基因 3’端的克隆第41-42页
            2.3.1.3 姜黄 4CL基因 5’端的克隆第42-44页
        2.3.2 姜黄 4CL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4-52页
            2.3.2.1 4CL蛋白的结构特征第44页
            2.3.2.2 4CL蛋白的理化性质第44-47页
            2.3.2.3 4CL蛋白的空间结构预测第47-49页
            2.3.2.4 4CL蛋白的多重序列比对与进化树分析第49-52页
        2.3.3 姜黄 4CL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52-58页
            2.3.3.1 不同组织部位 4CL基因表达模式第52-55页
            2.3.3.2 姜黄 4CL基因在NaCl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第55-57页
            2.3.3.3 姜黄 4CL基因在SNP作用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第57-58页
    2.4 讨论第58-61页
第3章 姜黄CURS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第61-85页
    3.1 实验材料与设计第61-62页
        3.1.1 植物材料第61页
        3.1.2 实验设计第61页
        3.1.3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61-62页
    3.2 方法第62-68页
        3.2.1 RNA的提取第62页
        3.2.2 姜黄RNA的纯化第62页
        3.2.3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62页
        3.2.4 CURS基因CDS区的克隆第62-63页
        3.2.5 CURS基因CDS区片序列的获得第63-64页
        3.2.6 CURS基因CDS区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4页
        3.2.7 CURS基因不同组织部位表达模式分析第64页
        3.2.8 CURS基因在NaCl胁迫、SNP作用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第64页
        3.2.9 CURS基因转烟草第64-68页
            3.2.9.1 CURS基因的CDS区的获得第64-65页
            3.2.9.2 PCR产物和PRI101-AN双酶切及连接第65-66页
            3.2.9.3 菌落PCR第66-67页
            3.2.9.4 酶切鉴定第67页
            3.2.9.5 农杆菌转化第67页
            3.2.9.6 农杆菌侵染烟草第67-6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68-84页
        3.3.1 CURS基因的CDS区的获得第68-70页
        3.3.2 姜黄CURS基因CDS区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0-75页
            3.3.2.1 CURS蛋白的结构特征第70页
            3.3.2.2 CURS蛋白的理化性质第70-74页
            3.3.2.3 CURS蛋白的空间结构预测第74-75页
        3.3.3 姜黄CURS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75-79页
            3.3.3.1 姜黄CURS基因不同组织部位表达模式第75-77页
            3.3.3.2 NaCl胁迫下CURS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77-78页
            3.3.3.3 SNP作用下CURS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78-79页
        3.3.4 CURS基因转烟草第79-84页
            3.3.4.1 CURS基因CDS区的克隆第79-80页
            3.3.4.2 目的片段的双酶切及载体连接第80-82页
            3.3.4.3 植物表达载体转化GV3101农杆菌第82-84页
            3.3.4.4 农杆菌侵染烟草叶盘第84页
    3.4 讨论第84-85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4.1 主要的研究结论第85-86页
    4.2 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致谢第93-94页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被重金属污染水葫芦热解制生物油
下一篇:安全多秘密共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