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

中国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基于1987-2016年经验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9页
        1.2.1 国外研究概况第12-15页
        1.2.2 国内研究概况第15-18页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评述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3 创新点与难点第20-21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基本理论第21-32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1-23页
        2.1.1 财政可持续性第21页
        2.1.2 债务可持续性第21-22页
        2.1.3 财政风险第22-23页
    2.2 基本理论第23-32页
        2.2.1 公共财政理论第23页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3-24页
        2.2.3 跨期预算约束理论第24-29页
        2.2.4 Bohn理论第29-32页
第3章 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状况的基本分析第32-39页
    3.1 我国财政赤字状况分析第32-35页
        3.1.1 赤字率分析第32-33页
        3.1.2 赤字依存度分析第33-35页
    3.2 我国国债状况分析第35-39页
        3.2.1 国债负担率分析第35-36页
        3.2.2 国债依存度分析第36-37页
        3.2.3 国债偿债率分析第37-39页
第4章 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实证分析第39-49页
    4.1 财政可持续性检验第39-43页
        4.1.1 数据的选取第39-40页
        4.1.2 平稳性检验第40-41页
        4.1.3 协整检验第41-42页
        4.1.4 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42-43页
    4.2 财政反应函数的构建与检验第43-48页
        4.2.1 经济动态效率检验第43-46页
        4.2.2 财政反应函数的构建第46-47页
        4.2.3 财政反应函数的检验第47-48页
    4.3 实证结果第48-49页
第5章 未来影响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因素分析第49-55页
    5.1 经济因素第49-50页
    5.2 政策因素第50-51页
    5.3 制度因素第51-55页
第6章 结论及对策第55-63页
    6.1 结论第55-56页
    6.2 对策第56-63页
        6.2.1 推动经济发展是夯实财政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第56-57页
        6.2.2 深化财税改革是创建财政可持续性的制度基础第57-58页
        6.2.3 构建科学的评估体系是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重要举措第58-59页
        6.2.4 适度控制赤字依存度是确保财政安全运行的应有之义第59-60页
        6.2.5 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是清除财政安全隐患的内在保障第60-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产品电子商务促农增收效果及影响机制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