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卷叶突变体的细胞形成机制以及OUL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31页
   ·水稻叶的形态第12-16页
     ·叶片的表面结构构造第12-14页
     ·叶片内部结构第14-15页
     ·叶鞘的结构组成第15-16页
   ·叶原基的分化和发育第16-19页
     ·生长素正调控叶的起始第16-17页
     ·小RNA对叶形态发育的控制第17-19页
   ·水稻叶脉的发育及其在维持叶形态中的作用第19-25页
     ·水稻叶脉发育的细胞学机制第19-22页
     ·水稻叶脉发育的分子机制第22-24页
     ·植物激素对微管发育的影响第24-25页
   ·水稻卷叶在育种中的作用第25-26页
     ·水稻卷叶性状在理想株型改良中的作用第25页
     ·水稻卷叶类型及其生理生态效应第25-26页
   ·水稻卷叶的研究进展第26-27页
     ·水稻卷叶性状的遗传学研究进展第26-27页
     ·水稻卷叶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第27页
   ·泡状细胞在控制水稻卷叶中的作用第27-29页
     ·泡状细胞的发育第27-28页
     ·泡状细胞的分子控制第28-29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第29-3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1-42页
   ·实验材料第31-32页
     ·植物材料第31页
     ·实验试剂第31页
     ·载体和菌株第31-32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32页
   ·实验方法第32-42页
     ·水稻叶片组织的石蜡切片第32-33页
     ·oul1 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扩增及基因预测第33-34页
     ·共分离实验第34-35页
     ·互补实验验证第35-37页
     ·Roc5 的亚细胞定位第37-38页
     ·半定量和定量RT-PCR第38-39页
     ·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化第39页
     ·oul1 和野生型幼苗基因表达谱分析第39-40页
     ·35S::PFL-RNAi载体的构建及其遗传转化第40-42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42-77页
   ·卷叶突变体的细胞分类第42-60页
     ·泡状细胞数量增多使叶片反卷第42-44页
     ·泡状细胞变小使叶片正卷第44-46页
     ·泡状细胞变化没有规律第46-49页
     ·部分小叶脉远轴面的厚壁细胞缺失第49-52页
     ·韧皮部增大(phloem expansion)使叶片反卷第52-54页
     ·薄壁细胞增加以及近轴面的厚壁细胞缺失使叶片反卷第54-56页
     ·维管束、泡状细胞、厚壁细胞和薄壁细胞的综合变化使叶片正卷第56-58页
     ·叶肉细胞分化异常导致叶片正卷第58-60页
   ·反卷基因OUL1 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第60-77页
     ·oul1 突变体的性状表现第60-62页
     ·oul1 泡状细胞数量和面积增加导致了叶片反卷第62-65页
     ·oul1 在早期就决定了叶片泡状细胞发育的命运第65-67页
     ·Roc5 基因的功能缺失导致了oul1 的叶片反卷第67-71页
     ·Roc5 过量表达以及共抑制表达植株叶片分别表现为正卷和反卷第71-73页
     ·PFL可能是Roc5 作用的下游靶基因第73-77页
第四章 讨论第77-83页
   ·组成水稻叶片的各个细胞发生变化都可能导致卷叶性状的产生第77-79页
     ·泡状细胞影响水稻叶片的卷曲方式和卷曲程度第77-78页
     ·维管束近/远轴厚壁细胞的有无影响叶片的卷曲第78页
     ·叶脉维管束中细胞的异常增殖改变叶片的正常形态第78-79页
     ·结论第79页
   ·ROC5 控制水稻叶片泡状细胞发育,进而影响叶片形态第79-83页
     ·HD-ZipIV家族基因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表皮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具有保守的功能第79-80页
     ·Roc5 在水稻中负调控泡状细胞的形成和发育第80页
     ·Roc5 可能是通过另外的途径调控泡状细胞发育第80-82页
     ·Roc5 可能是通过作用于PFL来调控泡状细胞发育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93页
致谢第93-94页
作者简历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牧交错区苜蓿—禾草混播模式研究
下一篇:华北平原砂质土壤夏玉米对肥料类型及施肥方法的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