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信息资源及其管理论文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细粒度观点挖掘

本文创新点第6-7页
目录第7-11页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0 引言第16-46页
    0.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6-23页
        0.1.1 研究背景第16-22页
        0.1.2 研究意义第22-23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41页
        0.2.1 社会化媒体综述第24-31页
        0.2.2 观点挖掘研究综述第31-40页
        0.2.3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第40-41页
    0.3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第41-45页
        0.3.1 研究内容第41-43页
        0.3.2 研究方法第43-44页
        0.3.3 本文创新之处第44-45页
    0.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1 相关理论基础第46-72页
    1.1 文本预处理第46-49页
        1.1.1 文本预处理流程第46-47页
        1.1.2 中文分词技术第47-49页
        1.1.3 停用词过滤第49页
    1.2 文本特征抽取第49-55页
        1.2.1 文本特征抽取方法第49-53页
        1.2.2 特征词权重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3-55页
    1.3 文本表示模型第55-59页
        1.3.1 布尔模型第55-56页
        1.3.2 向量空间模型第56-57页
        1.3.3 基于图的文本表示法第57-58页
        1.3.4 概率语言模型第58-59页
    1.4 文本分类第59-64页
        1.4.1 文本分类算法第59-63页
        1.4.2 分类性能评价第63-64页
    1.5 依存句法分析基础第64-71页
        1.5.1 句法分析理论第64-65页
        1.5.2 依存语法理论第65-66页
        1.5.3 依存句法分析算法第66-67页
        1.5.4 依存句法分析器第67-71页
    1.6 本章小结第71-72页
2 社会化媒体信息过滤第72-88页
    2.1 社会化媒体垃圾概述第72-75页
        2.1.1 问题的提出第72-73页
        2.1.2 社会化媒体垃圾的表现形式第73-75页
    2.2 社会化媒体垃圾检测方法第75-85页
        2.2.1 基于规则的垃圾信息初步过滤第76-77页
        2.2.2 网络超短小垃圾信息识别第77-78页
        2.2.3 基于半监督学习的虚假信息检测第78-85页
    2.3 虚假信息识别实验第85-87页
        2.3.1 实验准备第85页
        2.3.2 有监督学习方法的实验结果第85页
        2.3.3 不同特征的实验结果第85-86页
        2.3.4 半监督学习的实验结果第86-87页
    2.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3 基于依存句法的特征-观点对抽取第88-114页
    3.1 问题描述第89-92页
        3.1.1 社会化媒体信息内容特点的分析第89-90页
        3.1.2 问题的提出第90-92页
    3.2 含有主题特征和观点词的组块获取第92-107页
        3.2.1 组块的定义第92-104页
        3.2.2 组块规则的建立第104-106页
        3.2.3 基于规则的组块算法第106-107页
    3.3 特征-观点对抽取第107-112页
        3.3.1 候选特征词与观点词的识别第107-109页
        3.3.2 特征-观点对的抽取第109-112页
    3.4 特征-观点对抽取实验第112-113页
        3.4.1 实验过程第112页
        3.4.2 结果分析第112-113页
    3.5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4 观点词倾向性分析第114-135页
    4.1 WEB情感词典的构建第115-119页
        4.1.1 Web情感极性词典的构建第116-117页
        4.1.2 情感强度词典的构建第117-119页
    4.2 观点词情感极性分析第119-127页
        4.2.1 情感分类方法的选择第119-124页
        4.2.2 SO-PMI-IR情感分类步骤第124-125页
        4.2.3 观点词修饰极性的计算第125-127页
    4.3 观点词情感分类方法对比实验第127-134页
        4.3.1 实验准备第127-130页
        4.3.2 结果分析第130-134页
    4.4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5 细粒度观点挖掘模型的构建第135-147页
    5.1 细粒度挖掘模型的总体框架第135-139页
        5.1.1 模型的体系结构第135-136页
        5.1.2 细粒度挖掘模型的构建步骤第136-139页
    5.2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第139-143页
        5.2.1 产品评论的抓取与预处理第139-140页
        5.2.2 信息过滤第140页
        5.2.3 特征-观点对的抽取第140-141页
        5.2.4 用户观点的情感极性值计算第141页
        5.2.5 用户观点统计分析指标的设计第141-143页
    5.3 细粒度用户观点挖掘可视化实验第143-146页
        5.3.1 实验准备第143页
        5.3.2 结果分析第143-146页
    5.4 本章小结第146-147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47-150页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第147-148页
    6.2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9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59-160页
致谢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文主义视角下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研究
下一篇:传播学本体研究纲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