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引言 | 第10-22页 |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 1.2.1 非正规学习 | 第12-13页 |
| 1.2.2 体验式学习 | 第13-15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1.3.3 文献述评 | 第19-20页 |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1.4.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1.5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2 武汉自然博物馆(筹)相关概述 | 第22-25页 |
| 2.1 武汉自然博物馆(筹)简介 | 第22-23页 |
| 2.2 武汉自然博物馆(筹)“科普空间”简介 | 第23-25页 |
| 2.2.1 单元一虚拟体验区 | 第23页 |
| 2.2.2 单元二科普研究室 | 第23-24页 |
| 2.2.3 单元三多功能活动中心 | 第24-25页 |
| 3 我国自然博物馆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现状 | 第25-36页 |
| 3.1 我国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典型案例分析 | 第25-32页 |
| 3.1.1 北京自然博物馆 | 第25-28页 |
| 3.1.2 上海自然博物馆 | 第28-32页 |
| 3.2 我国自然博物馆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 3.3 武汉自然博物馆(筹)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设计启示 | 第34-36页 |
| 4 武汉自然博物馆(筹)“科普空间”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设计 | 第36-45页 |
| 4.1 河流地质研究室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设计 | 第36-40页 |
| 4.1.1 外力作用研究室 | 第36-38页 |
| 4.1.2 水质监测研究室 | 第38-40页 |
| 4.2 河流生物研究室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设计 | 第40-45页 |
| 4.2.1 白鱀豚研究室 | 第40-42页 |
| 4.2.2 中华鲟研究室 | 第42-45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5-49页 |
| 5.1 我国自然博物馆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现状研究总结 | 第45-46页 |
| 5.2 武汉自然博物馆(筹)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设计总结 | 第46-47页 |
| 5.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47页 |
| 5.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3-54页 |
| 附录2:我国自然博物馆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现状研究访谈提纲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