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媒介化社会的高校危机管理实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创新点 | 第11-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高校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 | 第17-23页 |
·危机与危机管理 | 第17-19页 |
·危机的概念 | 第17-18页 |
·危机管理的概念 | 第18-19页 |
·高校危机管理 | 第19-23页 |
·高校危机的概念 | 第19-20页 |
·高校危机的类型 | 第20-21页 |
·高校危机的特点 | 第21-22页 |
·高校危机的处理原则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高校危机的媒介分析 | 第23-30页 |
·媒介化社会 | 第23-24页 |
·媒介化社会的界定 | 第23页 |
·媒介化社会的形成 | 第23-24页 |
·高校危机的传播和阶段划分 | 第24-27页 |
·高校危机的传播方式 | 第24-25页 |
·高校危机的阶段划分 | 第25-26页 |
·高校危机各阶段的传播要素 | 第26-27页 |
·危机中高校主体的媒介素养 | 第27-30页 |
·高校管理者 | 第28页 |
·高校教师 | 第28页 |
·在校学生 | 第28-29页 |
·校外关注者 | 第29-30页 |
第四章 高校危机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30-37页 |
·SARS事件对当前高校危机管理的启示 | 第30-33页 |
·事件回顾 | 第30-31页 |
·处理与应对 | 第31页 |
·思考与改进 | 第31-33页 |
·高校危机管理面临的问题 | 第33-34页 |
·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 | 第33页 |
·信息沟通不畅 | 第33-34页 |
·危机意识淡漠 | 第34页 |
·危机管理体系缺位 | 第34页 |
·高校危机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社会原因 | 第35页 |
·高校自身原因 | 第35页 |
·个体原因 | 第35-37页 |
第五章 高校危机管理的体系构建 | 第37-45页 |
·高校危机管理体系包含的内容 | 第37-39页 |
·危机管理中心 | 第37-38页 |
·危机预警体系 | 第38页 |
·信息沟通体系 | 第38页 |
·危机善后与评估体系 | 第38-39页 |
·高校危机管理体系在危机各阶段的实践 | 第39-43页 |
·危机潜伏期 | 第39-40页 |
·危机突发期 | 第40-41页 |
·危机持续期 | 第41-42页 |
·危机解决期 | 第42-43页 |
·高校危机管理运行体系 | 第43-45页 |
第六章 高校危机管理各阶段的策略整合 | 第45-50页 |
·危机潜伏期——监测预警 | 第45-46页 |
·完善高校危机管理组织层级 | 第45页 |
·进行信息监测做好危机预警 | 第45-46页 |
·危机突发期——快速反应 | 第46-47页 |
·及时主动发布准确信息 | 第46页 |
·高校新闻发言人妥善应对 | 第46-47页 |
·危机持续期——全面沟通 | 第47-48页 |
·充分发挥校园媒体和网络作用 | 第47-48页 |
·透明公开并保持与媒体的健康距离 | 第48页 |
·危机解决期——反思总结 | 第48-50页 |
·全面总结高校危机处理得失 | 第48-49页 |
·进行媒体公关以重塑高校形象 | 第49-50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