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病毒(滤过性病毒)论文

利用Multi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生产EV71病毒样颗粒研究

创新点第6-7页
目录第7-9页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EV71与手足口病防治研究现状第13-29页
    1.1 小RNA病毒科的成员第13-18页
    1.2 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es)第18-19页
    1.3 肠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第19-24页
        1.3.1 EV71的基因组结构第20-21页
        1.3.2 EV71的病毒粒子第21-22页
        1.3.3 EV71分型第22页
        1.3.4 EV71的感染过程第22-23页
        1.3.5 EV71基因组复制第23页
        1.3.6 EV71分离培养第23-24页
        1.3.7 EV71的传播途径第24页
    1.4 人手足口病第24-25页
    1.5 抗EV71治疗和免疫第25-29页
        1.5.1 抗EV71的药物治疗第25-27页
        1.5.2 EV71疫苗研究第27-29页
第二章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第29-42页
    2.1 杆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第29-32页
    2.2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第32-40页
        2.2.1 重组杆状病毒的策略第32-33页
        2.2.2 Bac to Bac系统第33-34页
        2.2.3 Gateway?LR Clonase(BaculoDirect)系统第34-35页
        2.2.4 Multibac表达系统第35-36页
        2.2.5 零背景转座系统第36页
        2.2.6 家蚕Multibac系统第36-39页
        2.2.7 细菌间结合进入系统第39-40页
    2.3 家蚕生物反应器第40-41页
    2.4 Luciferase双荧光报告系统第41-42页
第三章 利用多拷贝策略提高重组杆状病毒外源基因表达效率研究第42-6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2-59页
        3.1.1 实验所需的试剂与仪器第42-44页
        3.1.2 质粒与菌株第44-45页
        3.1.3 分子克隆的方法与步骤第45-49页
        3.1.4 双荧光报告基因转移载体构建第49-53页
        3.1.5 含有不同拷贝数P1和3CD片段的转移质粒构建第53-57页
        3.1.6 利用含BmBacmid的DAP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注射家蚕第57-58页
        3.1.7 Grace's昆虫细胞培养基的配置与昆虫细胞培养第58-59页
        3.1.8 BmNPV病毒在家蚕体内增殖的鉴定第59页
        3.1.9 不同拷贝数基因的表达效率分析第59页
    3.2 结果第59-65页
        3.2.1 重组病毒的滴度第59-60页
        3.2.2 荧光素酶转移载体的构建及鉴定第60-62页
        3.2.3 不同拷贝数荧光素酶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中的表达效率第62-63页
        3.2.4 含有多拷贝外源片段的家蚕杆状病毒的鉴定第63-64页
        3.2.5 含有重组BmBacmid的侵染型大肠杆菌侵染家蚕及致死率第64-65页
    3.3 讨论第65-69页
第四章 重组杆状病毒不同策略表达EV71蛋白生产VLPs及VLPs产量比较第69-9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9-80页
        4.1.1 菌株、质粒与分子克隆第69页
        4.1.2 重组杆状病毒和EV71病毒核酸的提取第69-70页
        4.1.3 逆转录PCR第70-71页
        4.1.4 含有不同拷贝数P1和3CD片段的转移质粒的构建第71-73页
        4.1.5 重组病毒的构建第73-74页
        4.1.6 Western Blot分析第74页
        4.1.7 利用DAP缺陷型细菌感染Sf9细胞第74-77页
        4.1.8 细胞的转瓶培养第77-78页
        4.1.9 利用转瓶培养细胞大量感染重组杆状病毒大量生产VLP颗粒及及其纯化第78-79页
        4.1.10 扫描电镜观察EV71 VLPs第79-80页
    4.2 结果第80-87页
        4.2.1 重组病毒滴度第80-81页
        4.2.2 EV71VLPs的纯化第81-82页
        4.2.3 3CD蛋白对P1蛋白裂解效率的分析第82-83页
        4.2.4 EV71蛋白在Multibac系统高效表达第83-84页
        4.2.5 共表达EV71成熟衣壳蛋白能形成VLPs第84-86页
        4.2.6 VLP的电镜观察第86页
        4.2.7 VPO与VP2蛋白在形成VLPs时的竞争作用第86-87页
    4.3 讨论第87-90页
第五章 家蚕GBPBP蛋白与杆状病毒P13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第90-99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91-92页
        5.1.1 LsP13相互作用肽的筛选及序列分析第91页
        5.1.2 RNA提取及基因克隆第91页
        5.1.3 BmGBPBP/His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第91-92页
        5.1.4 GST pull down第92页
    5.2 结果第92-96页
        5.2.1 BmGBPBP基因序列分析第92-94页
        5.2.2 家蚕BmGBPBP基因和LsNPV P13基因的表达载体构建第94-96页
        5.2.3 LsP13/GST融合蛋白的表达分析第96页
        5.2.4 BmGBPBP/His融合蛋白的表达分析第96页
        5.2.5 LP13与BmGBPBP的体外相互作用第96页
    5.3 讨论第96-99页
参考文献第99-119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马齿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
下一篇:浓度梯度微流控芯片用于海马神经元导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