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夫海纳的审美对象形式论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9-16页 |
第一章 杜夫海纳审美对象形式论的理论渊源和出发点 | 第16-33页 |
第一节 杜夫海纳审美对象形式论的理论渊源 | 第16-27页 |
一、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 | 第17-19页 |
二、梅洛—庞蒂的身体知觉现象学 | 第19-21页 |
三、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现象学 | 第21-24页 |
四、康德的先验概念 | 第24-27页 |
第二节 杜夫海纳审美对象形式论的出发点 | 第27-33页 |
一、对审美对象“存在”的追问 | 第27-30页 |
二、对审美经验普遍性的论证 | 第30-33页 |
第二章 杜夫海纳审美对象形式论的构成 | 第33-44页 |
第一节 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形式内涵的划分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审美对象形式的“存在” | 第35-41页 |
一、“形式需要通过知觉来释读” | 第35-39页 |
二、“轨迹”——审美对象形式的存在形态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审美对象的“最高形式” | 第41-44页 |
第三章 审美对象形式的特质 | 第44-57页 |
第一节 整体性 | 第44-47页 |
第二节 生成性 | 第47-54页 |
一、审美经验中审美对象形式的生成 | 第48-49页 |
二、空间艺术的时间化 | 第49-54页 |
第三节 表现性 | 第54-57页 |
绪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