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山东莱州新城金矿床矿化富集规律及矿床成因探讨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12-16页
    0.1 交通位置第12页
    0.2 以往研究概括第12-13页
    0.3 存在的问题第13页
    0.4 论文选题及项目依托第13-14页
    0.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4-16页
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6-21页
    1.1 大地构造背景第16页
    1.2 区域地质特征第16-21页
        1.2.1 区域地层第16-18页
        1.2.2 区域岩浆岩第18-19页
        1.2.3 区域构造第19-20页
        1.2.4 区域矿产第20-21页
第2章 矿区地质特征第21-35页
    2.1 矿区地层第21页
    2.2 矿区构造第21-23页
    2.3 矿区岩浆岩第23-24页
        2.3.1 矿区侵入岩第23-24页
        2.3.2 矿区脉岩第24页
    2.4 中生代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第24-33页
        2.4.1 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第28-31页
        2.4.2 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第31-33页
    2.5 成矿岩体的年代学研究第33-35页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35-44页
    3.1 矿体特征第35-37页
        3.1.1 Ⅰ号矿体特征第35-36页
        3.1.2 Ⅴ号矿体特征第36-37页
    3.2 矿石特征第37-40页
        3.2.1 矿石类型及矿物共生组合第37页
        3.2.2 矿石组构第37-38页
        3.2.3 金的赋存状态第38页
        3.2.4 元素相关性分析第38-40页
    3.3 围岩蚀变第40-42页
        3.3.1 围岩蚀变类型第40-41页
        3.3.2 蚀变分带第41-42页
    3.4 成矿期和成矿阶段第42-44页
第4章 矿床成因探讨第44-56页
    4.1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第44-49页
        4.1.1 样品来源及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第44-45页
        4.1.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第45-48页
        4.1.3 成矿压力和成矿深度估计第48-49页
    4.2 成矿物质来源第49-52页
        4.2.1 H-O同位素特征第49-50页
        4.2.2 铅同位素特征第50-51页
        4.2.3 硫同位素特征第51-52页
    4.3 成矿时代第52-53页
    4.4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第53-56页
        4.4.1 矿床成因第53-54页
        4.4.2 成矿模式第54-56页
第5章 矿化富集规律第56-61页
    5.1 地层与金矿化第56页
    5.2 岩浆岩与金矿化第56-57页
    5.3 构造控矿规律第57-59页
        5.3.1 成矿前断层泥对含矿热液的屏蔽作用第57页
        5.3.2 断裂构造与金矿化第57-59页
    5.4 工业矿体的侧伏规律第59页
    5.5 金矿化富集的其他规律第59-60页
        5.5.1 围岩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第59-60页
        5.5.2 金属矿物与金矿化的关系第60页
        5.5.3 成矿阶段与金矿化的关系第60页
    5.6 找矿前景分析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图版第67-72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拟退火法的数字岩心重构技术及导电性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青海沱沱河地区楚多曲铅锌矿控矿构造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