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脱落酸ABA对UV-C辐射下大豆幼苗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引言第11-17页
    1.1 增强UV辐射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1页
    1.2 增强UV辐射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第11-14页
        1.2.1 光合作用第11-12页
        1.2.2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第12页
        1.2.3 物质代谢第12-14页
    1.3 UV与植物细胞周期第14页
    1.4 UV与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第14页
    1.5 UV与其他因子复合处理第14-15页
    1.6 外源脱落酸ABA的功能与应用第15页
    1.7 大豆第15-16页
    1.8 技术路线图第16-17页
2 不同品种的大豆对UV-C的响应第17-21页
    2.1 材料第17页
    2.2 实验设计第17页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17页
    2.4 数据分析第17页
    2.5 结果与分析第17-20页
        2.5.1 UV-C辐射对大豆株高和节间的影响第17-18页
        2.5.2 UV-C辐射对大豆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第18页
        2.5.3 UV-C辐射对大豆幼苗叶片GSH和ASA的影响第18-19页
        2.5.4 UV-C辐射对大豆幼苗叶片抗氧化酶SOD、GR、APX的影响第19页
        2.5.5 UV-C辐射对大豆可溶性总蛋白、花青素、总黄酮的影响第19-20页
    2.6 结论与讨论第20-21页
3 ABA对UV-C下的大豆幼苗光合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第21-27页
    3.1 材料第21页
    3.2 实验设计第21页
    3.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21页
    3.4 数据分析第21-22页
    3.5 结果与分析第22-25页
        3.5.1 外源ABA和钨酸钠对UV-C下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22页
        3.5.2 外源ABA和钨酸钠对UV-C下大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第22-23页
        3.5.3 外源ABA和钨酸钠对UV-C下大豆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第23-24页
        3.5.4 外源ABA和钨酸钠对UV-C下大豆叶片SOD、POD、CAT酶活性的影响第24页
        3.5.5 外源ABA和钨酸钠对UV-C下大豆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第24-25页
    3.6 结论与讨论第25-27页
4 ABA对UV-C下的大豆叶片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及氮同化物影响第27-33页
    4.1 测定指标第2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27-31页
        4.2.1 外源ABA和钨酸钠对UV-C下大豆叶片NRA影响第27-28页
        4.2.2 外源ABA和钨酸钠对UV-C下大豆叶片GSA影响第28页
        4.2.3 外源ABA和钨酸钠对UV-C下大豆叶片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第28-29页
        4.2.4 外源ABA和钨酸钠对UV-C下大豆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第29页
        4.2.5 外源ABA和钨酸钠对UV-C下大豆叶片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4.2.6 外源ABA和钨酸钠对UV-C下大豆叶片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第30页
        4.2.7 外源ABA和钨酸钠对UV-C下大豆叶片肽酶活性的影响第30-31页
    4.3 结论与讨论第31-33页
5 ABA对UV-C下的大豆叶黄酮的影响及体外抗氧化研究第33-41页
    5.1 测定指标第33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5.2.1 不同处理下大豆叶黄酮含量的变化第33-34页
        5.2.2 不同处理下大豆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变化第34页
        5.2.3 不同处理下大豆叶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第34-35页
        5.2.4 不同处理下大豆叶黄酮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第35页
        5.2.5 不同处理下大豆叶黄酮对O_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第35-36页
        5.2.6 不同处理下大豆叶黄酮总还原能力的测定第36页
        5.2.7 四种异黄酮标准品色谱图第36-37页
        5.2.8 不同处理下叶黄酮色谱图第37页
        5.2.9 四种异黄酮标准曲线的测定第37-38页
        5.2.10 不同处理下大豆叶异黄酮含量第38页
    5.3 结论与讨论第38-41页
6 结论第41-43页
致谢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1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昼夜不对称性与对称性升温对大豆产量、水分利用的影响
下一篇:局部控制地下浸润灌溉土壤入渗特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