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1.2.1 主要研究手段 | 第13-14页 |
1.2.2 对称性升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4-17页 |
1.2.3 不对称性升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7-20页 |
1.3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2.2 实验设计 | 第24-25页 |
2.3 测定项目以及方法 | 第25-26页 |
2.3.1 产量以及构成组分的测定 | 第25页 |
2.3.2 收获指数的测定 | 第25页 |
2.3.3 蒸发、蒸腾和蒸散的测定 | 第25页 |
2.3.4 叶面积的测定 | 第25-26页 |
2.3.5 蒸腾速率的测定 | 第26页 |
2.3.6 水分利用效率和蒸腾效率的测定 | 第26页 |
2.3.7 养分产量的测定 | 第26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6-28页 |
3 试验结果 | 第28-44页 |
3.1 ETs与ETa对大豆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 第28-36页 |
3.1.1 ETs与ETa对大豆生长期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2 ETs与ETa对大豆不同时期株高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3 ETs与ETa对大豆不同时期根瘤数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4 ETs与ETa对大豆不同时期生物量的影响 | 第31-35页 |
3.1.5 ETs与ETa对大豆产量以及收获指数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 ETa与ETs对大豆蒸发和蒸散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1 ETs与ETa对大豆蒸散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2 ETs与ETa对大豆大豆植株蒸腾速率与叶面积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 ETa与ETs对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和蒸腾效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1 ETs与ETa对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38页 |
3.3.2 ETs与ETa对大豆蒸腾效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ETa与ETs对大豆养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 第39-44页 |
3.4.1 ETs与ETa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2 ETs与ETa对大豆脂肪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3 ETs与ETa对大豆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 第41-44页 |
4 讨论分析 | 第44-46页 |
4.1 ETs与ETa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 第44页 |
4.2 ETs与ETa对大豆蒸发和蒸散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 ETs与ETa对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和蒸腾效率的影响 | 第45页 |
4.4 ETs与ETa对大豆养分产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6-50页 |
5.1 结论 | 第46页 |
5.2 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5.3 对未来的展望 | 第47-48页 |
5.4 创新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A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